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高煦朱棣的现代都市小说《无敌废皇子阅读全集》,由网络作家“朕闻上古”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敌废皇子》是作者“朕闻上古”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军事历史,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朱高煦朱棣,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宣,入朝觐见————”来了!百官顺着视线望去,就连朱高煦也不例外。毕竟那可是郑和啊!大明王朝第一个流芳百世的太监,擒王摧敌,数建奇勋,七下西洋,三擒贼魁,威震海外,堪称一代航海伟人!众人只见迎面走来三人,为首之人身材魁伟,面容硬朗坚毅,正是千古太监郑和。身后两人,一个面白无须,皮肤黝黑,正是副使王景弘,......
《无敌废皇子阅读全集》精彩片段
奉天殿,大朝会!
在京的文武百官,公卿贵族尽皆汇聚于此。
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好,排列得整整齐齐。
虽然现场庄严肃穆,但百官难免窃窃私语。
今日,是郑和下西洋还朝的日子。
百官都知道,这郑和前两次下西洋,不但靡费甚众,而且收获几乎没有。
这就好比皇帝花费了大明大量的钱粮资源,力挺郑和出海远航,却差不多都是打了水漂。
即便那些个海外夷国也会上贡贡品,但这些贡品都是域外方物,有价值的也就香料这几样东西,其他贡品更是只能放在国库皇宫里当吉祥物。
并且本着太祖制定的“厚往薄来”朝贡体系,大明还要回赠这些使臣十倍的赏赐。
这一来一去之间,花的可都是国库的钱粮。
户部尚书夏原吉出于民生考虑,本就极力反对郑和下西洋。
奈何皇帝态度坚决,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艰难筹措,希冀着这郑和能带回些值钱的货物。
现在,到了检验收获的时候了。
如果郑和还是如前两次那样,收获几乎没有,那就只能证明,这下西洋就是一个无底洞!
夏原吉今日就算是撞死在朝堂之上,他也要反对郑和再下西洋!
下一刻鸣鞭声响起,百官顿时肃立,在礼乐声中鱼贯而入,进入了奉天正殿。
待礼毕谢恩,朱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龙椅上面。
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朱棣给了小鼻涕一个眼神,后者立马尖着嗓子高喝道:“宣正使总兵官郑和,副使王景弘,吴宣,入朝觐见————”
来了!
百官顺着视线望去,就连朱高煦也不例外。
毕竟那可是郑和啊!
大明王朝第一个流芳百世的太监,擒王摧敌,数建奇勋,七下西洋,三擒贼魁,威震海外,堪称一代航海伟人!
众人只见迎面走来三人,为首之人身材魁伟,面容硬朗坚毅,正是千古太监郑和。
身后两人,一个面白无须,皮肤黝黑,正是副使王景弘,这也是一个颇有贤名的太监。
另外一人身材高大魁梧,容貌略显老成,此人是副使吴宣,长江水师将军。
不过这吴宣是个阴险卑鄙的小人,而且他还是汉王朱高煦的心腹,正是得汉王举荐他才顺利进入郑和船队,出任副使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臣郑和(王景弘、吴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见状急忙起身,从陛阶上走了下来。
“平身吧!”
“谢皇上天恩!”
朱棣走到近前,打量着眼前三人,瞧见他们那黝黑干燥的皮肤,也是有些唏嘘动容。
“朕见到你们回来,真是高兴,真是高兴啊!”
郑和整理了一下情绪,这才朗声开口道:“启禀皇上,臣等此次出海,顺着海图一路远行,巡使占城、爪哇、古里等海外邦国三十七个,通好列国君王、首领、酋长共计一百余位,浩荡皇恩泽被天下,海外诸国无不感怀陛下恩德!”
“并有合计五十六国在回程之时派出了使臣,带上各具特色的奇珍异宝,甚至国主亲身随船入我大明,特来朝贡觐见陛下,愿与我大明国永结同好,共享万世太平!”
满朝文武听了这话,都瞬间动容了。
不少养气功夫差的朝臣甚至都有些慌了手脚,脸上依稀可见惊惶之色。
这可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啊!
朱棣脸上止不住地露出笑意,“好啊,郑和你们辛苦了。”
在永乐初期,一两银子就够一户平民人家一年的开销!
而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四十五两纹银!
也就是说,这七万两银子,足够一户平民人家,开销七万年,也够一个七品知县一千五百多年的俸禄……
麻了!
我人麻了!
朱高煦搓了搓脸庞,恨恨咒骂道:“这些狗大户,真他娘的有钱!”
周忱神情麻木地点了点头,还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待到众人看去,只见出言的人,是个身材消瘦的黑矮个,双眼却是闪烁着精明。
周忱掏出一本名册,细心解释道:“王爷,据裘广德所说,此人乃是蒲商王文显,家财万贯,以盐商起家,为商善心计,识重轻,能时低昂,以故致饶;与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又善势伸缩……”
闻听此言,朱高煦露出了了然之色。
原来是山西晋商的狗大户啊!
提及晋商,就不得不提及一项大明朝的国政——开中法。
太祖朱元璋虽然把蒙元赶出了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退居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仍实力不俗,一直伺机南下光复大元,成为大明朝的严重边患。
随即为抵御蒙元南侵,朝廷又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但是为了解决长城沿线驻军的军粮运输问题,太祖朱元璋借鉴宋代的“钞引法”实施“开中法”,军队守边,商人供饷,以盐为中介,故曰“开中”。
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盐的专卖权授给商人,条件是由商人承担运粮任务,让商人们运粮到边疆,由封疆大吏发给盐引,然后再回到指定的盐场凭票买盐,之后再卖到指定的地方去,由此就产生了不少粮商、盐商。
山西是传统的产盐地,又靠近顺天府,紧邻蒙古草原,其北边驻守的军队较多,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这些晋商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运城的食盐、粮食和上党的丝绸、铁器的商业价值,最出名的就是蒲州的王家和张家。
大明名臣张四维和王崇古,正是出身于蒲州的盐商世家。
现在是永乐年间,晋商只是初见雏形。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眼前这个王文显。
张口就是七万两,平民百姓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王文显笑着向众人拱了拱手,和善开口道:“诸位,这第一个名额,不如就让给王某吧……”
“呵,七万一千两!”
王文显话音未落,只见又有一人霸气开口。
虽然这人只是小小提价一千两,却是差点把王文显给气炸了。
谁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王文显脸色黑如锅底,扭头看去,只见出言的人,一身儒士打扮,在一众富商巨贾里面,显得那是格格不入。
朱高煦也看向此人,不由得有些愕然。
“恂如,这狗大户又是谁?”
周忱在快速翻看着名册,思索片刻后道:“此人应该是徽商汪福光,业鹾东海,贾盐于江淮间,艘至干只,率子弟贸易往来,如履平地,为商择人任时,筹得先机,遂累资巨万……”
得,又他娘的是个盐商狗大户,不过属于徽商那一帮。
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种地无以生存,所以徽州子民大多外出经商,宋代开始活跃,到了大明更是各地乱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