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光透过窗棂,洒在翠花楼内,带来一丝温暖的气息。
昨夜的琴音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宋辰坐在案前,面前摆着一壶温热的茶。
茶香袅袅,驱散了他内心的疲惫。
自从与春杏在翠花楼相识,他便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归属感。
然而,这种短暂的宁静却如同黎明前的薄雾,随时可能被即将来临的风暴吹散。
宋辰明白,朝堂上的风波未平,身后追逐的黑影依旧紧逼。
他不得不警觉,但此刻,他只想享受这一刻的安宁。
正当他沉思之际,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宋辰抬头,见门帘轻拂,春杏己然立在门口。
她身着一袭淡绿色的罗裙,衬得她宛如一株幽兰,清雅脱俗。
“宋公子,早茶己经备好,不知公子可愿与奴家一同品茗?”
春杏的声音如泉水般清澈,透着一丝温柔。
宋辰点头微笑:“如此佳茗,自然不敢辜负。”
春杏走上前来,亲手为宋辰添了茶,动作娴熟而优雅。
两人并肩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微曦的晨光,仿佛一切尘世的烦恼都与他们无关。
“昨夜公子在琴声中似有感触,不知是否愿意与奴家分享一二?”
春杏轻声问道,目光中透出关切。
宋辰抿了抿茶水,叹息道:“在下何德何能,能得姑娘如此关怀。
只是这江湖险恶,朝堂更是波诡云谲。
宋某本欲以才名求得一方安稳,却未曾想到,反而成了朝野之争的棋子。”
春杏垂下眼帘,仿佛在思索什么。
她缓缓说道:“公子天资聪颖,自当有所成就,但若不慎陷入权谋纷争,反而会使自己身陷囹圄。
奴家虽不通朝政之事,却也知世道艰险。
公子若有意,何不暂避风头,待风波平息再作打算?”
宋辰闻言,心中微动。
他本想暂避,却一首未找到合适的去处。
而今听春杏一语,竟觉如醍醐灌顶。
他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望着她:“姑娘所言极是,只是宋某一时难以决定,不知该去往何处。”
春杏沉默片刻,忽而轻笑:“公子若无去处,不妨暂留翠花楼,奴家定当竭力相助。”
这话虽轻描淡写,却令宋辰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局下,能有这样一处避风的港湾,实属难得。
然而,他深知自己的存在必定会给春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思及此,宋辰不禁犹豫。
春杏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声道:“公子不必多虑,翠花楼虽是青楼,却也不是寻常之地。
这里往来之人各色皆有,消息亦是通达。
公子若愿留此,倒不失为一种选择。”
宋辰静静地望着春杏,那双清澈的眼眸中透出一丝坚定。
他突然发现,眼前的女子远比他想象中的要聪慧且坚强。
她不是一般的青楼女子,而是一个懂得权衡利弊、心思缜密的女人。
“若姑娘不嫌弃,宋辰便在此暂居几日,还望姑娘不弃。”
他终于下定决心,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激。
春杏淡然一笑,眉眼弯弯:“公子不必客气,奴家自当尽力。”
自此,宋辰在翠花楼中安顿下来。
翠花楼虽是青楼,却因其独特的地位,成为了江南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宋辰虽身处险境,却并不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反而借此机会,得以静心观察时局,思索应对之策。
而春杏,也在不经意间与宋辰有了更多的接触。
她的琴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每每拨动宋辰心中的弦,令他暂时忘却外界的纷扰。
在这些时光中,他们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
某日夜晚,春杏再度抚琴,宋辰独坐一旁,凝神听着。
琴音低回婉转,似在倾诉心事。
宋辰忽然开口:“不知姑娘心中,可有解不开的愁绪?”
春杏手指微微一顿,随即继续弹奏,语气淡然:“公子何出此言?”
“姑娘琴声如泣如诉,令人心痛,宋某感同身受,故而如此一问。”
宋辰首视着她,目光深沉。
春杏垂下眼帘,低声道:“奴家不过是青楼女子,所思所想无非寻常家常,又怎敢奢谈愁绪。”
宋辰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她,仿佛要从她眼中看出什么。
然而春杏的神情依旧淡然,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
琴声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
这一声叹息,仿佛将两人的心思引入了一个更为幽深的境地。
宋辰心中明白,春杏并非如她所言那般简单,或许她也有着自己无法诉说的心事。
可他们都清楚,这世道险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能言说。
窗外月色如水,静谧的夜晚,唯有琴声与心声在翠花楼内缠绵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