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歌司马发的女频言情小说《名扬天下沈歌司马发完结文》,由网络作家“沈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尚派的“棒”。尚先生早年专工武生,后“以武入旦”,也正因如此,一身的武艺对他影响很大,文戏武唱,将武打动作融入到旦角表演中,不仅不违和,反而多了干脆利落,给人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的感觉;再加上嗓音清亮激越,所以尚派的戏角色大都为巾帼英雄或者侠女烈妇形象。如《昭君出塞》中的昭君,并非哀怨命途多舛的妃子,而是捐躯赴国难的巾帼。还有《双阳公主》、《梁红玉》......荀派的“浪”不是指性感放浪,而是活泼开朗、娇俏可人的女子情态。若说梅派是优雅端庄的“大姐姐”,那荀派就是天真活泼的小妹妹。像《红娘》中撮合崔莺莺和张生的小红娘,还有梳妆打扮的《霍小玉》。最后则是程派的“唱”,程派的唱腔幽咽婉转、若断若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加上程先生擅演悲剧,...
《名扬天下沈歌司马发完结文》精彩片段
尚派的“棒”。
尚先生早年专工武生,后“以武入旦”,也正因如此,一身的武艺对他影响很大,文戏武唱,将武打动作融入到旦角表演中,不仅不违和,反而多了干脆利落,给人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的感觉;再加上嗓音清亮激越,所以尚派的戏角色大都为巾帼英雄或者侠女烈妇形象。
如《昭君出塞》中的昭君,并非哀怨命途多舛的妃子,而是捐躯赴国难的巾帼。还有《双阳公主》、《梁红玉》......
荀派的“浪”不是指性感放浪,而是活泼开朗、娇俏可人的女子情态。若说梅派是优雅端庄的“大姐姐”,那荀派就是天真活泼的小妹妹。像《红娘》中撮合崔莺莺和张生的小红娘,还有梳妆打扮的《霍小玉》。
最后则是程派的“唱”,程派的唱腔幽咽婉转、若断若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加上程先生擅演悲剧,像《春闺梦》、《鸳鸯冢》、《窦娥冤》《玉堂春》,多是经历生死别离的悲情女子......
所以沈歌才想着,程派的唱腔比较适合这首歌的戏腔部分。
但奈何,他不怎么会。
只得作罢。
沈歌开口,清澈的嗓音瞬间流淌出来。
“燕去时,红豆满枝。”
“远游人,莫问归期。”
“谁独守潇湘水碧,不知今夕何夕......”
一个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后来又俗套的故事,只记得那年他离开时,檐角下的那窝燕子也飞去了南方。当时满枝的红豆开得正盛,她想起他读书时念的王维那首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枚温润的骨制骰子,被她塞入手中。
“这是何意?”
“入骨相思。”
在那碧绿的潇湘水边,只剩一人独守。
她想到说书先生口中,涂山氏化作望夫石的故事。
哪怕想来有些担心,但还是满心期待,一方面祈求老天让意中人高中,一方面又想让他早点回来。
“燕回时,良人无迹。”
“应有意,此去别离。”
“不愿长情无所寄,远行寻寻觅觅千里......”
又是一年开春,南飞的燕子归来了,忙忙碌碌地啄着水边的春泥筑巢。她满心欢喜地将柜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漂洗、晾晒。或许再见时他已经鲜衣怒马,这些衣服也用不上了,这样想着,她又将衣服折好,收进了柜子里。
可一天又一天,却始终不见对方的踪迹。
到了仲夏,枝头的蝉鸣叫得人心烦闷,她的思念之心愈发迫切。她收拾了包裹,带着不多的银两,踏上了寻他的路途。
京城。
村里的老人说,远在千里之外。
可一个女子,在这世间行走,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没过多久,她身上的盘缠就花完了。
直到她饿晕在路边。
醒来时,才知道是官道上一个路过的戏班搭救了她。
得知戏班的目的地正是京城,在她的再三恳求下,班主终是松了口,让她加入戏班随行。
许是她天赋异禀,这一路竟成了戏班的名伶。
甚至有富商豪掷千金,只为听她最为拿手的一折曲子——
《古相思曲》。
也是她最喜欢的曲子。
曲子唱的,是她想预见的。
“他挥毫泼墨落笔。”
“她舞袖梦里佳期。”
“戏中情,戏中意。”
“陌路人相逢.......”
“在花天锦地!”
这一路的《古相思曲》,她唱得太多太多了,许是思念成疾,有时她恍惚间已经分不清戏里还是戏外了。不知多久后,戏班终于来到了京城,她迫切地想要去寻找他的下落,可偌大的京城,如何去找?
班主告诉她,恰逢今日相府千金大婚,邀请戏班去相府唱戏,点名要她这位名伶登台贺喜,既然你的如意郎君是来京城考取功名,或许能让相府帮忙打听寻找。
“对、对!”
她大喜。
相府真的好大,大概有十个村子那么大,气派的红漆大门挂着囍字灯笼,来来往往的下人将鸡鸭鱼肉端上桌,四周红烛摇曳,映衬着她的脸红光满面,未来,她应该也是这样嫁给他吧。
不过,也不用这么气派。
小村庄里就挺好的。
崩登仓啷,在一片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声中,好戏开场。
听下面的人议论着,说今天来的是京城数一数二的戏班,尤其是那位台柱子,更是弹得一手好琴,唱得一手好曲儿......
当她怀抱着琴走上戏台时,却愕然发现,那台下的新郎官,竟是......
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称呼。
她的,故知?
一如她最擅长的曲子——《古相思曲》里的内容。
良久,直到台下看客都发出惊疑的声音时,她才缓缓坐下。
台下的那位旧交,从始至终没有抬头看她一眼。
耳边尽是贺喜的声音。
“新晋状元、相府千金”、“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是啊,正是大喜的日子。
而她,也在他乡遇到了故知。
该喜!
该贺!
她垂眉抚琴,唱起了最熟悉的那首《古相思曲》。
......
恍惚间,此刻录音室中的沈歌,似乎也发出了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
低沉婉转的旦角嗓音,从他的口中传出。
“她唱着他乡遇故知,一步一句是相思。”
“台下人金榜正题名,不曾认台上旧相识......”
录音室外的容千和录音师,听着耳机中传来的声音,两个人都有些怔怔地看着里面的沈歌,被他的歌声感染,模糊间,似乎和那曲中故事里的人儿一般,分不清了戏里戏外。
若说刚才他唱时,是这段故事的讲述者,那此刻到了这段戏腔部分,他则更像是那戏中的本人,在台上一步一舞,每一句戏词都是一寸相思。
“她说着洞房花烛时,众人贺佳人配才子。”
“未听一句一叹戏里有情痴......”
都说人生有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段故事中就占了三个,本应该是大喜,却蕴含着浓浓的悲,不仅是曲中人口中的《相思曲》悲,也是戏外人沈歌唱出来的悲。
这一刻的中年人连话都有些说不出口了,此时的他心中唯有不可置信和浓浓的惊疑,还在上大学的学生,竟然有这样的绘画功底,说出去怕是都没人敢信。
但对方的确是在他的眼皮底下亲手画出来的,完全没有造假的可能。
如此少年天才?!
“小、小兄弟,”中年人的语气都变得有些犹豫,实际差距的悬殊让他再开口喊对方小兄弟,都感觉自己似乎有些妄自尊大了,但一时间又没想到其他的什么称呼,“请问......你的师父是谁?!”
这年轻人是块璞玉,但毫无疑问也应该有能工巧匠的雕琢,有伯乐的栽培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千里马的才能,可以教出这样的天才少年,不知是哪位名家大师,至少他在榕城圈子里没有听说过,大概率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京城也说不定。
中年男人思绪万千。
沈歌收拾画笔的手微微一顿,淡淡地吐出两个字:“没有。”
“呃——”
中年人一愣。
没有?
这怎么可能!
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
他还从来没见过有哪位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没有师父的,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若是没有师父在其成长的道路上进行规劝引导,璞玉也很难成才,否则大概率又是一个方仲永而已。
此刻听到沈歌的回答,中年男人的心中自然是一万个不信,他只觉得对方是不想告诉他,在故意隐瞒而已。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怎么回答是对方的自由,尤其是对方在绘画一道上的造诣不知道比他高了多少倍,凭实力说话,他也没有去强逼质问对方的资格。
待将画好的《林冲夜奔图》收好,沈歌把它递给了面前这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中年人,然后开口说道:“一百八。”
虽然他摆摊给游客画肖像画一直都是五十块钱,但刚画好的这幅《林冲夜奔图》可不是那些肖像画所能比的,个人肖像画只能收藏,但这幅《林冲夜奔图》无论是从神韵还是技法上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此时的他直接开口一百八,不仅不是狮子大开口,反而给了对方一个十分合理的价格,甚至说起来都有些低了。中年男人本就是这一行的人,他自然能够知道沈歌并非是漫天要价。
“好。”
中年人点点头,直接从钱包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来,递到沈歌手里。
“谢谢。”
沈歌痛快地收下。
中年人低头看刚作好的这幅《林冲夜奔图》,心中又是一阵惊叹,寥寥几笔水墨,就能把人物的外貌、姿态,甚至就连当时的心境都能勾画出来,刻印在观者的脑海中,这个年轻人的功底,可见一斑!
“原来此处竟还可以这样处理,这里大面积的留白,非但没有破坏整体的和谐,反而更像林冲若隐若现的前途,未来的目的是梁山,可现在他担忧的是自己的妻子,是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逼落草为寇的迷茫......”
中年人心中暗自叹息,两人的年龄差和绘画的功底差都摆在这里,眼前的事实让他有些自惭形秽,但画中的处理方式,这一刻令他受益良多,大师难寻,如此年轻的大师,更是实属罕见。
如果不是偶然间凑巧碰上的话,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放在任何地方协会圈子都能被众人尊敬的大师,竟然是夜市地摊上摆摊卖画的年轻人。还真是应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
沈歌带给中年人的惊讶,一时间都让他快忘了最开始过来的目的,这一刻想起来,忽然又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不过能够结交到这样一位大师,似乎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的,因此他在犹豫了一瞬后,便对沈歌开口说道:“请问您贵姓?”
“免贵姓沈。”
姓沈?
得到回答后,中年人心中迅速思索,榕城似乎并没有沈姓名家,那他大概率是别处的人,来榕城求学,这也是他为什么从未听说过其名字的原因。
一边想着,他一边继续对沈歌说道:“沈先生,可否请你去前面画舍一坐。”
沈先生......
刚才还说的“小兄弟”,现在就变成了沈先生,听到对方不知不觉间改了对自己的称呼,沈歌顿时微微有些诧异,他猜到对方应该是因为自己画的这幅《林冲夜奔图》从而改变了称呼,不过,有点不至于吧。
虽说他有心想要认识一些书法绘画界的人,来丰富拓展一下自己的见识,就像那天的叶高俊和美术协会的那几人一样,只不过他们明显是玩票性质,给不了他什么经验反馈。
反倒是这个中年人,应该是榕城书画圈子的人,通过他应该能认识一些名家大师。只是他现在还在摆摊子呐,如果是平时没课,他倒是很乐意去,但此时正在摆摊,他可不想浪费这么大的人流量......
中年人似乎看出了沈歌的想法,他急忙开口说道:“正是聊一聊想请沈先生帮忙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现在就可以付酬劳,五千,后面我们可以再商量。”
五千。
到底是什么事情,这么大方。
沈歌有些狐疑,不会是要把他骗到缅北,嘎他腰子吧。
不过也不应该,这里可是闹市,对方想必不会这么大胆。
“应该是想让我帮他画幅画......”
沈歌心中暗道。
对方已经展现出了这么大的诚意,那他也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随后当即点头答应下来,开始收拾自己摆摊的东西。
云帆画舍。
这间画舍就开在榕城古镇,离沈歌摆摊的地方不远,抬头看了眼招牌,然后他跟着中年人走了进去。
画舍内的装修古色古香,墙角摆着数盆君子兰,墙上挂着各式各样风格的艺术画,看起来艺术氛围十分浓厚。沈歌瞧着四周,心中暗自感叹,能在古镇中开上这么一家画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中年人非常的有实力啊。
“沈先生,请坐。”
中年人抬手为他沏了一杯茶。
“谢谢。”
沈歌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不知对方想让他画一幅什么样的画,看他这般态度,怕是难度不低,总不可能是什么《千里江山图》吧......
“是这样的沈先生,我想请你帮忙画幅画。”
中年人说道。
沈歌好奇问道:“什么画?”
“兰花。”
中年人开口回答。
兰花?
沈歌一怔。
他原以为对方会请他帮忙画一幅技法、神韵要求比较高的画,如果是那样的话,又有钱赚还又有挑战性,何乐而不为,便欣然答应。但是现在对方却说想让他帮忙画一幅兰花?
即便最简单最常画的兰花想要画好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对于中年人来说,怎么都不算个问题吧,毕竟兰花的技法、样式就那么多种,其中的难度就算玩出花来,要求都不会特别高,对方又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钱请他来画一幅兰花。
仿佛是看出了沈歌的疑惑,中年人哈哈一笑,开口解释道:“这幅画不是给我画的,而是想让你帮忙给我那不争气的儿子画一幅,因为过两天就是家里老爷子的大寿,他爷爷曾是书画协会主席,老爷子一生爱画、喜画,但我家那小子的画,实在是上不得台面,所以......”
所以想请自己代笔。
中年人的话还没说完,沈歌心中就已了然,怪不得对方找到了自己,原来是想让自己当一次枪手,替他儿子完成一幅兰花图,借以哄家里的老爷子开心。
“前几天我看到你画的虾,就动了这个想法,不过后面就没看到你在摆摊了,幸好今天凑巧遇上了,只是......”
说到这儿,中年人忽然苦笑一声,“只是没想到沈先生你的实力,超乎想象啊。”
听到这里,沈歌才明白对方态度变化的具体原因,那天他给对方画虾时,还是融会贯通的境界,今天再画《林冲夜奔图》,他已然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
但无论达到何种境界,沈歌都只是对自己的实力有个清楚的认知,而不知外界对他实力的评判,此刻看到中年人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这让他对自己登堂入室的境界,有了更为清晰的判断标准。
此刻他也知道了中年人苦笑的原因,对方本以为自己的实力和他儿子相当,只是比其略胜一筹,所以他才想让自己代笔,只是今晚一试,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实力与其儿子之间相差如此悬殊,别说是儿子了,就算是老子,两人也根本都不在一个层级。
“这......好说!”
沈歌急忙说道。
五千块一幅兰花,到嘴的鸭子岂能让他飞了,所以他紧接着又道:“一幅兰花而已,您想要什么样的,我就画什么样的,肯定不差分毫,到时拜寿,保管老爷子看不出来。”
听闻沈歌这句话,面前的中年人一愣。
想要什么样的,就画什么样的?
这年轻人当真如此自信,能达到言与画整体一致的程度。
“现在就开始吧。”
沈歌说道。
开玩笑,现在已经耽误了摆摊,总不能过会儿还要赖账吧,所以沈歌快刀斩乱麻,赶紧把钱揣进兜里才是正道。
“好。”
中年人点点头。
这里就是画室,各种绘画的工具,笔墨颜料比沈歌自己的要齐全很多,沈歌在画架前坐定,抬头看了眼中年人,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中年人开口说道:“他画兰花,笔锋锐利,枝叶疏狂,带着一股子傲气。可梅兰竹菊本就是花中四君子,要张扬、要狂,也不应是在表面,而应在其迎风傲立、寒梅胜雪的神韵中狂;在经冬不凋,刚直不屈中挺立;在清丽淡雅,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的精神......”
“此番种种,家里的老爷子曾点拨过他多次,可这小子却始终不明白。”
说到这里,中年人叹了口气。
而听完他这番话的沈歌,一点就通,此刻已然明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同时也是绘画绕不开的四朵花,若想绘其魂,必先通其神。
这四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神韵,而不能只单单深究其表面,正如要画的兰,色淡香清,多生于幽静偏僻之处,被视为谦谦君子的象征。如果画它表面张狂,岂不冲突,哪怕要借此表达,也应该通过其神韵。
念及至此,沈歌开始动笔。
照旧是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
但是,他的笔锋却变了。
“写兰。”
见此,中年人目光微凝,低语一声。
正如卫夫人《笔阵图》中的书法美学:横,如千里阵云;折,如百钧弩发。
以书法来写兰!
篆法圆奋,章草飘落,飞白窈窕。
此时此刻,沈歌笔下的兰,依旧在迎风而立,宛若君子,不卑不亢,自谦立世。而那狭长的兰叶,细看之下竟好似出鞘的剑锋,藏芒于鞘,蓄势待发。
除了转折笔锋如剑,亦有张扬如发丝借势若飞,这朵兰在飞白的笔墨下,更显苍劲古朴。
一旁观摩沈歌画画中年人,瞳孔微缩,与他那不成器的儿子相比,眼前这个年轻人只是听完他转述的老爷子以前说过的话,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并且直接落笔写就?!
以草书为骨架,飞白辅之,既绘出了兰花的谦逊,又写出了兰花藏锋于鞘的内敛,真正的形神兼备,完全画出了老爷子口中的花中四君子。
这......
中年人张了张嘴,一时语塞,而后又闭上了嘴巴。
书画不分家。
沈歌执笔描绘,似写,似画,不多时,一幅兰花便留在了纸上。
“好了。”
沈歌收笔,长出一口气。
这幅兰花与他之前所画的种种都有所不同,他也是听了中年人刚刚说的那一番话,心有所感,抬笔绘画时,思绪迸发,一挥而就。
对于这幅画,他还是挺满意的。
当然,主要还是看金主满不满意。
他抬眸看向一旁的中年人,“这幅兰花如何?”
“好......”
中年人正欲说些什么,却被画舍外传来的一道声音蓦然打断。
“爸!”
两人闻声转头,当看到来人时,他倏地一愣。
叶高俊。
沈歌:“......”
这就是你那不争气的儿子?
嗒、嗒、嗒——
这时,外面传来的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沈歌的思绪。
“沈歌、沈歌,我知道你小子在里面,别给我躲啊。”
“沈歌你小子这么久不开门,是不是在里面藏人了!”
房东又来了。
沈歌看着比自己的脸还干净的余额,心中叹了口气,都说传统文化难以传承是没人喜欢,但有些非遗文化的练习成本高也是真的高。到目前为止他都没练几种,就已经是一大笔的支出,更别提那些论克按寸来计价的东西了。
沈歌打开门,露出笑容,“君姐,几天不见,又漂亮了。”
“打住。”
秦子君一抬手,微微翻了个白眼。
说着,她垫脚抬头往房间里看,“怎么过了这么久才开门,是不是在里面干坏事儿呢,你小子有功夫藏人,没时间赚钱交房租啊!”
“学姐你还不了解我,”沈歌侧身让开,让她看了个干净,“我就是最近太忙了,没时间出摊,所以才囊中如此羞涩。不过你放心,再过两三天,一定给你!”
说完,沈歌忽然眉头一皱,煞有介事地看着面前的秦子君,“学姐,我看你印堂发黑,眉宇间有阴云笼罩,这......”
“别跟我来这套!”
秦子君直接打断了沈歌的话,“上次就是听了你的鬼话,又宽限了你一个月的时间,这次想都别想啊,我工作室马上就揭不开锅了。”
“好,三天时间,一定按时交付。”
沈歌心道,看来又要去景区摆摊赚点钱来应急了。
从小就跟着老爷子在大江南北四处奔走,对于讨生活的技能他基本上完全不担心,尤其榕城还是著名的5A级旅游古城,来往的游客不在少数,就凭借着当年跟方老头学的那点金点行的皮毛,都够他赚取日常开销的了。
“谢谢学姐,改天请你吃饭,”沈歌笑了笑,对秦子君说道,“麻烦你走的时候记得帮我把门带上。”
秦子君:“......”
看着转身就走的沈歌,她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却见沈歌忽然又转过身来说道:“哦对了学姐,刚刚我可不是乱说的,你印堂发黑,这几天要忌吃生冷,最好用核桃仁、绿芯黑豆煮红糖水喝。”
“你怎么知......”
话到嘴边,秦子君欲言又止,顿了顿后,开口说道:“你要是实在没钱,再过一个月给我也行。”
“放心。”
沈歌回道。
......
一开始他正为该互换什么非遗发愁,不过在看到“白开水可甜了”这位网友的地址后,勾起了他多年前的回忆,同时也给了他一丝灵感。
非遗、非遗!
若说网上的非遗工艺品太普通,自己亲手画的国画可能又不是那么能拿的出手。可他本来就有一样从小练到大的非遗文化,只是因为太熟悉了,再加上思维局限在了非遗“物品”上,这才灯下黑,一直没想起来自己本身就会一项非遗技艺。
京昆国粹!
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国画是他最近一撇一捺积累的经验,那京昆国粹的功夫,则是他从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毯子功、早起吊嗓、轱辘椅子、云手台步、拿顶虎跳、小翻下腰......
“练了这么久的国画,倒是差点忘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艺。”
沈歌无奈地笑了下。
如果这样的话,那自己也不用再费心去寻找什么互换的非遗了,只需要录一段自己的唱段,然后将录音寄给对方就可以。既达到了互换非遗的目的,又弘扬了国粹的魅力,完成了系统定下的目标。
“可是,在家里用手机录制的话,难免会扰民,而且声音也会失真,最好可以去有专业设备的录音棚里录制......”
沈歌想到了秦子君。
秦子君不仅是他的房东,而且还是她的学姐,学的是和影视摄影制作相关的专业,同时还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她应该可以帮忙找到专业的录音棚。
只是......
才拖欠了人家两个月的房租,刚刚被人上门催债,现在又立刻求人帮忙,这口......有些不好开啊。
沈歌扶额。
看着自己满屋的废纸,一幅幅牡丹、茉莉、玉兰、山茶,还有从花店里买来临摹、制作手工艺的几朵鲜花,几天过去了,花瓣已然干瘪枯萎。
他眼睛蓦地一亮,计上心来。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这件非遗技艺制作的小礼物,一定可以将其轻松拿捏。
桌子上干瘪枯萎的鲜花是他前几天从花店里买来的,除了用来临摹练习国画外,他也没有浪费,画完后又尝试着制作了另外一件非遗——蟳埔簪花围。
蟳埔簪花围是闽南地区的一项非遗技艺,来自泉州蟳埔村,起源于宋元时期,是蟳埔渔女的一种特别装扮。这种头饰又被称为“行走的花园”,主要由发髻、花环、象牙笄或鱼骨笄组成,有时也会用金银钗加以点缀。
说干就干。
现在他手头还有尝试制作簪花用的工具,按传统来讲,应该用鱼骨簪或象牙簪,但是此刻条件不允许,就在外卖平台的美妆店上下单了几根普通的簪子。
唐朝时便已有簪花记录,到宋朝时无论男女皆可簪花,直到后来,簪花的风俗热度才逐渐下降、消失,直到近代,在一些地区还保留有簪花的习俗。
“先在房东姐姐的身上试试看,”沈歌一手拿发箍,一手持胶枪,“如果可以的话,将这么美丽的蟳埔簪花围推广开,未必会比在网上互换非遗的效果差。”
最底层用在饰品店买的仿生花来铺就点缀,中间则是用花店里买的鲜花。粉白的素馨剪去适当的枝茎,放置在一簇簇娇艳欲滴的山茶中,明媚且灿烂。
“蟳埔簪花围不愧被称为‘行走的花园’。”
沈歌看着自己手中做好的花环,花团锦簇,艳艳动人,迎面扑鼻的山茶花香沁人心脾,清雅而繁盛。
“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也足够精致!”
把它送给秦子君,找录音棚的事儿,应该没那么困难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
一曲终了,沈歌呼出口气。
这还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录歌,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不短不长,累倒是不累,反倒是沉浸其中让他对程腔韵味有了些许理解,系统还在提示经验值不断上涨。
摘下耳机,沈歌走出录音室。
“没有什么问题吧?”
他对着录音师问了刚才同一个问题。
“没、没问题......”
录音小哥回过神来,点点头应道。
沈歌满意地笑了笑,两段内容都是一遍过,省了不少功夫,至于一开始录音师说的什么逐字逐句地录制,完全不需要,那样的话就太麻烦了。
“这首《探窗》的词曲都是你自己作的吗?”
容千看着他,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词是我写的,不过曲子不是,我一个朋友作的。”
沈歌回道。
“猛踹兄”还是靠谱的,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给他作出一首完整的曲子,而且是直接拿出来就能用的那种,有机会见面真得好好感谢他。
“我收回我之前的话,你这首歌不是也许会火,而是......必火!”
容千看着沈歌,眼神十分认真。
沈歌微微一笑,“谢谢。”
录音师看了容千一眼,自家老板平日里眼光可以挑的很,别说是来工作室的一些知名网络歌手了,连许多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歌手,她都看不上眼,很少听到她像刚才这样去夸赞一个人。
不过......
这也正常。
他当录音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正如老板所说,《探窗》这首歌,火起来是必然的。
而且更加离谱的是,这首歌在录制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停顿和修改的地方,全程不间断录完,完全没听到有瑕疵的小问题,这时,他突然想起来最开始沈歌对他说的话。
一遍过、真的是一遍过!
哪怕是那些知名歌手在录歌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底气说出这种话吧。
“容千音乐工作室,除了专门承接一些个人或者音乐公司的任务外,同时还可以代理开发音乐,包括宣传、版权开发......”
容千忽然开口,说到后面她就没再继续说下去了。
沈歌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歉然一笑,“千姐,刚刚录的这两首歌我还有用,后面有需要的话,我再和你联系。”
“好。”
容千干脆利落地应道,脸上依然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丝毫没有因为沈歌的委婉拒绝而露出其他神色,只有若即若离的冷淡和自信。
“千姐,这两段音乐什么时候能做好?”
沈歌问道。
“今天就行。”
“这么快?”
沈歌讶然。
“演唱者录制的人声瑕疵越少,我们的工作就越好做,我完整的听了你刚刚唱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说实话,直接拿出来播放都没事,所以后期只需要进行混音就可以了。”
容千耐心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那就谢谢千姐了。”
沈歌感谢道。
“客气。”
......
在容千音乐工作室录完后,他就直接离开了,到时候直接让他们把制作好的音频文件发过来就行。
回到家,沈歌收了几个快递,这都是愿意和他互换非遗的网友寄来的东西,因为都比较贵重,再加上还想要速度快,所以这些快递基本上发的都是顺风,除了“白开水可甜了”是从燕京发来的外,其余几个都是附近省的。
打开抖声,沈歌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粉丝竟然涨到了五万......
五万?!
短短的功夫怎么就涨了这么多粉丝。
沈歌好奇地搜了一下自己,才知道因为“蟳埔簪花围”的热度持续走高,再加上秦子君通过“青青子君工作室”抖声号的宣传,许多网友都知道了制作出“蟳埔簪花围”的人就是他,给他引来了不少流量。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还是他昨天的那场直播。
有热心的网友把他昨天直播的录屏上传到了网上,然后又有人把他说的那两句话给单独截了出来,一句是“今生簪花,世世漂亮”,另外一句则是“男儿戴花不自羞,花应羞上男儿头”,这两句话成了热门原声。
有几百万粉丝的颜值博主,慕名去了闽南泉州体验蟳埔簪花围,然后将沈歌的这句话放在了视频里,最后配上BGM剪成变装视频,更是给“蟳埔簪花围”这波流量又添了一把火。
正因如此,作为视频原声的沈歌本人,也顺带涨了一大波粉丝。
沈歌瞄了一眼脑海中的国风百艺系统,发现任务栏中“蟳埔簪花围”的第二阶段进度条此刻已经走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离获得奖励又更近了一步。
打开直播。
沈歌将网友寄来的非遗快递摆在桌子上。
“欢迎不吃香菜。”
“欢迎我是李逍遥。”
“欢迎白菜菜菜子。”
很快,直播间开始陆续上人。
梅油酥汁:“嗨嗨嗨,我又来啦。”
拖把沾屎吕布在世:“朕的屎尿屁大军今天去哪儿了?”
沈歌干咳两声,“我们这是正经的互换非遗直播间,大家的关注点还是要在非遗上,不要整天想着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爱吃绿豆糕:“哈哈,不过主播你是真的火了,建议你直播带货,小黄车就挂‘蟳埔簪花围’!”
小飞棍奶喽:“楼上真是对簪花念念不忘啊。”
慈母守中线:“不过话说主播你上次直播的时候不是说,要出怎么做蟳埔簪花围的视频教程吗,我的脑子已经准备好开始学了。”
梅油酥汁:“楼上那个慈母,你的手在说,不,你没准备好!”
看到这条弹幕,沈歌也是回复道:“教程肯定会出,不过最近这几天有些忙,还没来得及拍。”
爱吃绿豆糕:“要不你今天再手搓一次蟳埔簪花围吧。”
“簪花围昨天做了一次,今天就先不做了,”沈歌对直播间的众网友说道,“前两天直播有不少网友都私信联系了我,想要互换非遗,离得比较近的都已经到货了,所以等下人再多一点,我们直播开箱网友寄来的非遗,看看都有哪些好东西!”
沈歌在自己的摊位上,一坐就是一个小时,虽然生意算不上特别好,但所幸夜晚的古镇人流量大,再加上圆粘子的经验,这期间也卖出去了几个玉观音、玉佛、桃木剑之类的小玩意儿。
同时顺便也给旁边卖烤肠的好奇大哥简单地看了一下,三言两语把大哥哄得直往他手里塞烤肠,拦都拦不住。
当时沈歌无奈地告诉大哥自己不能吃荤的,大哥大手一挥,那有什么,他卖的是纯淀粉肠,不掺一丝肉。
不过最终沈歌还是拒绝了大哥的好意。
“今天的生意还可以。”
沈歌心中暗道。
可能在旁边卖烤肠的大哥眼中,他的生意相对于街上的人流量来说,并不怎么好,但他已经很满意了。
摆摊卖这些小物件收入大概两百多;一天看的三次相,第一次就遇到一个出手阔绰的游客,算命一次一百,但是对方直接掏给了他五百;第二次看向赚了一百,再加上傍晚下山的时候,那个女人给了他两百,加起来......也有小一千块钱了。
并且他还是下午才出门赚的钱。
看着街边各种花样的小吃,沈歌心中盘算着自己要不要也搞个烤肠机、小推车啥的,卖烤肠、卖煎饼果子,这种别看摊位虽小,可实在不少赚钱。
只不过又感觉有些麻烦,不像现在这样,把布一卷直接就能走。
“沈棍?!”
就在这时,旁边忽然传来一道声音。
沈歌额头掠过几道黑线。
不用想都知道来人是谁。
“诶诶诶,你可不能乱说,这个小兄弟可是货真价实有真本事的,你什么都不了解,可不能就擅自下结论......”
还没等沈歌开口说话,旁边卖烤肠的大哥连连摆手替他辩驳。
闻言秦子君一脸惊讶地看着烤肠大哥。
沈歌有些无奈地看着秦子君,对烤肠大哥说到:“大哥,大哥这是我朋友,开玩笑的。”
烤肠大哥这才明白过来,笑了笑,对秦子君说道:“原来你们认识,吃烤肠吗,送你两根。”
“谢谢大哥,不吃了,我最近在减肥。”
秦子君连连摆手。
“诶,客气什么,”烤肠大哥看着沈歌眨眨眼,“你是这个小兄弟的朋友,那就是我的朋友,长得还这么漂亮,那、那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你的颜值已经付过钱了,让你拿你就拿着。”
察觉到对方的眼神,沈歌又怎么不会明白,显然烤肠大哥误会了他和秦子君的关系。
沈歌开口道:“大哥,她真的在减肥,晚上不吃东西的。”
闻言烤肠大哥这才作罢。
沈歌抬头看向秦子君,此时的她头上还带着白天做的蟳埔簪花围,虽然已经过了七八个小时,但簪花围上的鲜花依旧明媚,没有丝毫枯萎衰败的迹象,娇艳欲滴的盛开在她的头上,暮色中的霓虹一照,更加的引人注目。
他能明显地看到街上纷纷攘攘路过的游客,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向秦子君的方向投来,回头率更是高得离谱。
“你这是把一捧玫瑰花直接给戴在了头上啊,”卖烤肠的大哥分不清山茶和玫瑰的区别,在他的眼中,这就是花店里卖的一大捧玫瑰花,“不过你别说还真挺好看的,尤其是你本来长得就漂亮......”
大哥咂咂嘴,一脸惊叹。
“谢谢。”
秦子君点点头,转而对着沈歌说道:“白天学校里有点事,一直没出来拍摄,到了晚上才有空过来拍几套写真,当工作室的宣传图。”
“我跟你说你是不知道我这一路上是怎么过来的,几乎路边上的每个人都会看上两眼,还有人主动来问我头上戴的这个是什么,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跟她们解释了多少遍了......”
沈歌点点头,怪不得自己的国风百艺系统面板上,“蟳埔簪花围”这一栏的进度条在半个小时前突然猛涨,应该就是房东学姐出现在路上,引起的宣传效果产生的,不知道这个进度条涨到后面会有什么反应。
奖励?!
他不禁有些期待。
这时,路边一个女生忽然走过来。
“小姐姐你好,你好漂亮了,可以跟你合个影吗?”
“可以。”
秦子君点点头。
“小姐姐你抖声号是多少,我关注下你。还有就是我想问一下,你头上戴的这个是什么头饰啊?”
女生又道。
“我头上戴的这个叫‘蟳埔簪花围’,是一项非遗工艺,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了解一下。我不是博主,不过你可以关注下我们工作室的抖声......”
“好的。”
秦子君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并且让对方关注了青青子君的工作室。
那名女生离开后,秦子君有些无奈地说道:“我这一路就是这么过来的,好多人都把我当成了抖声上的博主。不过我全部让她们关注工作室的抖声号去了。沈歌,我不敢想象你把簪花围做出来后,再加上网络的宣传,到时候我们的生意会有多好。”
沈歌心道这才哪到哪儿。
“你好小姐姐,可以拍个照吗?”
“你好......”
又送走了几个上来合影的女生。
沈歌开口向秦子君问道:“你的写真图拍完了吗?”
秦子君摇摇头,“我打算拍三套的,开始在榕江边拍了一套,刚刚又在古街那边也拍了一套,还差一套没有拍,等下我打算找个人少一点的地方再拍一套。”
“想不想休息一下?”
“想,当然想了!”
闻言沈歌点点头,“那我给你画幅画吧。”
“什么?”
秦子君一愣。
沈歌看向旁边放着的刚买的宣纸,他最近天天在家里练画,很少出门,正好今天借着摆摊的功夫买了些宣纸和墨、笔,这个时候倒不如......拿秦子君来练练手?
向旁边开店的老板借了个板凳,又找来一块板子当画架,然后将宣纸固定在上面,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陋的简易画架就弄好了,他让秦子君坐在一旁,然后开始准备墨、水、笔......
一旁卖烤肠的大哥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
说好摆摊算命的,怎么突然卖起画来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