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多米阅读网 > 现代都市 >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全章阅读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全章阅读

三月含芳菲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主角分别是蒋靖安蒋文康,作者“三月含芳菲”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空间修仙种田团宠医术大新闻!大新闻!青州百姓们奔走相告。西津渡二百年没有闺女出生的蒋氏一族生女娃了。传说这女娃娃生来便身带大福运。出生当天,久旱的大地便天降甘霖。出生几天,家里长辈上山打猎,捡到大灵芝,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出生半年,父亲金榜题名被钦点为探花,光宗耀祖。为官后,更是在小乖宝的护佑下,先后种出亩产数千斤的高产新粮种,轰动天下。一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众勋贵大佬看着在帝王面前,不着痕迹给亲爹邀功捞好处的蒋禹清,再看看自家那群只会争风吃醋的嫡女庶女,羡慕的眼泪从嘴角流下来。躺赢的蒋爹弱弱的举手:我说真不...

主角:蒋靖安蒋文康   更新:2024-11-25 18: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蒋靖安蒋文康的现代都市小说《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三月含芳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主角分别是蒋靖安蒋文康,作者“三月含芳菲”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空间修仙种田团宠医术大新闻!大新闻!青州百姓们奔走相告。西津渡二百年没有闺女出生的蒋氏一族生女娃了。传说这女娃娃生来便身带大福运。出生当天,久旱的大地便天降甘霖。出生几天,家里长辈上山打猎,捡到大灵芝,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出生半年,父亲金榜题名被钦点为探花,光宗耀祖。为官后,更是在小乖宝的护佑下,先后种出亩产数千斤的高产新粮种,轰动天下。一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众勋贵大佬看着在帝王面前,不着痕迹给亲爹邀功捞好处的蒋禹清,再看看自家那群只会争风吃醋的嫡女庶女,羡慕的眼泪从嘴角流下来。躺赢的蒋爹弱弱的举手:我说真不...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林氏的娘家是开镖局的。
她爹林老镖头年轻时从戎,解甲后便开了家镖局为生。为人豪爽仗义,也是青州县响当当的人物。
此番,亲家得女,林老镖头亲自带着一家人前来,足见对亲家的重视。
林家贺蒋禹清的满月礼十分丰厚。
一个缀百蝠长命锁的银项圈,莲花纹的银手镯、脚镯各一对儿,并孩子的夏季衣物四套,其他的茶礼若干。
林家老太太把蒋禹清抱在怀里,好一阵稀罕。
她自家也有孙女儿,但长成这般漂亮可人疼的,也是第一次见。
只同老胡氏夸道:“老亲家,这娃娃生的好啊,长得跟观音座前的小仙童似的,一看就是有大福气的。你有福了!”
老胡氏最喜欢别人夸自家的孩子,当即笑的合不拢嘴:“亲家姐姐,不怕你笑话我。
西津渡我蒋氏一族,多少年多少代也就我家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姑娘。
这事儿我能吹一辈子,我可不得有福气吗!”
“哈哈哈,老亲家,你说对,有福气,我们都有福气!”
正说着,打外头进来一个挑着担子的憨厚汉子,并一个拄着捌棍儿的老头儿。
汉子的担子一头是盖着红布的篮子,另一头拴着两只咯咯叫唤的老母鸡。
老胡氏忙迎了上去:“哎约喂,我的老哥哥,小三他舅舅你们怎么来了。
这大老远的,得亏了您走啊,快,快进来,屋里坐。”
这位老人是就是蒋禹清二伯母朱氏的娘家大伯,亦是蒋文喜师傅的族兄。挑担子的汉子则是朱氏的堂兄。
朱氏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哥过活。
哥哥娶亲后,嫂子嫌弃她是个拖油瓶,对她很不好,常常是非打即骂。一天累死累活的干到晚,常常连饭都不给吃饱。
若非大伯一家看不下去,时常帮衬一二,朱氏怕是活不下去。
后来,朱氏出嫁,兄嫂收了蒋家的聘礼银子,却是一文不出。
也是这位大伯一家出头,给朱氏做了两身新衣。堂兄堂嫂们又给凑了口箱子,这才出了门子。
因着兄嫂不仁,朱氏出嫁后极少回娘家。
偶尔回去,也只是去看看大伯一家。
因此又惹得娘家嫂子在村里到处说她是不孝的白眼狼,暂且不提。
蒋禹清醒着的时候,也听自家娘亲和奶奶说过二伯母娘家的一些事情。
因此对于这位善良的老人,十分有好感。
在老人抱她的时候,十分给面子的露了个大大的微笑,甚至用自己幼嫩的小手,握住了老人的手指。
蒋家的满月宴共预备了三十桌的席面。


因此,蒋氏族长在族里宣布这个好消息的时候,蒋氏族人快欢喜疯了。都说蒋文渊家是讲良心的,自家发达了,也没忘了提携族人。
大夏朝的田税是三十税一,与其他的朝代相比税收算是很低了。但这时代粮食产量不高,农民们一年忙到头再交了税也落不下几个粮食。
两亩田每年至少能省下二三十斤的稻谷。换成糙米杂粮省着点能吃一个月。落在荒年,可是能救命的,能不高兴吗。
杨婆婆并非蒋氏族人。她年轻时跟着父母逃难到此,后来嫁给了村里的杨猎户。
杨猎户早年间进山打猎,遭了老虎,只留下孤儿寡母。杨婆婆好不容易养大了儿子娶了媳妇,儿媳妇生第二个孩子时难产去了。不到半年,儿子服徭役的时候也出了意外没了。
只剩下杨婆婆带着六岁的孙子和三岁的小孙女,日子过得跟黄莲水似的。若不是村里人时常帮衬着,日子早过不下去了。
杨婆婆怎么也没想到,蒋举人把她家的仅两亩田给挂上了,简直喜极而泣。这一年可就多了好些粮食,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饿死了。蒋家真是大好人啊!
杨家家徒四壁,实在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想了想,便领了两个孩子走到蒋家院子里,给蒋老头和老胡氏恭恭敬敬结结实实的磕了几个头,此举可给蒋家人吓得够呛,忙给祖孙几个给扶了起来。
杨婆婆对蒋家人那是千成万谢,劝了好一会方才抹着泪回去了。
这事传扬开来,村里人个个竖大拇指,都道蒋家仁义。
定下税田的事,接下来该盖新房子了。
老蒋家现在的房子虽然勉强够住,却是泥砖屋茅草顶。说句难听的话,是年年翻修年年漏。
一到梅雨季,那是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时间一长,那墙角的灰菌子长的是一簇簇的。如今家中小有富余,儿子也考上了举人,来往的客人多了,着实有些不太体面。
蒋老头和儿子们商量了下,决定起座三进的大院子,三兄弟一人一进。正好,过不了几年,孙子们也都长起来,到时候娶媳妇生孩子,也有地方住。
蒋禹清听说要盖新房,漂亮的大眼睛弯成了小月牙。
怕家中的银钱不够,赶忙从灵境中拽出朵碗口大小的灵芝塞给老胡氏。喜的老胡氏搂着她好一顿亲。
盖吧,盖吧,最好盖大点。我也想要一个单独的房间。
事情定下,蒋家马不停蹄的找工程队,买材料做家具。忙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当然这些都跟蒋禹清没多大的关系。奶团子该吃吃该睡睡。偶尔有外人见了她也会喊声“小小姐”。
自打中举后,蒋文渊回村只要出去,哪怕是里正见了都要恭恭敬敬的尊称一声“蒋老爷或是蒋举人”。
便是蒋老头和老胡氏在村里行走,也再没人敢随意喊“蒋老头”或是“胡婆子”。
恭敬些的称一声“老太爷”或是“老夫人”。最不济的也会喊一声“蒋家老哥哥”“蒋家老嫂子”。
总而言之,只要是蒋家的人出去,便没有敢看低的。
村里嫁出去的姑娘,但凡说一声娘家西是津渡的,旁人都要高看一眼。
不过蒋文渊自己并没有因此就自满。
经过这次考试,他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与旁人的差距,只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加倍努力才行。
因而在家里待了两天后,便又别了妻女回了县学,一心准备来年的春闱。
县学的山长见他如此努力,不骄不躁,十分欣慰。
蒋家人怕他太过刻苦,熬坏了身子骨,商量过后,买了个机灵的十七岁大小伙子,唤作阿平的,送去给他当小厮,以便就近照顾他的起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