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昶君魏染瑕的其他类型小说《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后续》,由网络作家“斩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崇祯元年十二月,冬灾,人畜白,地裂,淮河封,行人过,骨于野。明史纪事本末崇祯元年一句话落在眼前,像是画卷铺开,魏昶君才知道什么叫冬灾,从发了棉衣之后,每家每户每天只出一个人外出除雪,伺候土豆种子,帮扶村老,至于没有棉衣的人根本不敢出去,太冷了。家家户户只有在午夜时才点燃柴火,全家围绕柴火而睡,白天冷也不舍得点劈柴,因为柴火紧缺。怕是零下二十度了,现代的临沂一带什么时候这么冷过.....魏昶君蜷缩着身子,裹紧棉衣,但他还是感觉无孔不入的风撕裂肌肤,刮得生疼。要知道青州隶属于平原之地,少数山区,往年见最多零下五摄氏度,而现在刚入冬不久,十二月初晚上就达到了零下二十度。像是河北,陕西,山西,边陲等地更是温度骤降。顶着风魏昶君在道观训练民卫...
《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后续》精彩片段
崇祯元年十二月,冬灾,人畜白,地裂,淮河封,行人过,骨于野。
明史纪事本末崇祯元年一句话落在眼前,像是画卷铺开,魏昶君才知道什么叫冬灾,从发了棉衣之后,每家每户每天只出一个人外出除雪,伺候土豆种子,帮扶村老,至于没有棉衣的人根本不敢出去,太冷了。
家家户户只有在午夜时才点燃柴火,全家围绕柴火而睡,白天冷也不舍得点劈柴,因为柴火紧缺。
怕是零下二十度了,现代的临沂一带什么时候这么冷过.....魏昶君蜷缩着身子,裹紧棉衣,但他还是感觉无孔不入的风撕裂肌肤,刮得生疼。
要知道青州隶属于平原之地,少数山区,往年见最多零下五摄氏度,而现在刚入冬不久,十二月初晚上就达到了零下二十度。
像是河北,陕西,山西,边陲等地更是温度骤降。
顶着风魏昶君在道观训练民卫,道观有一处火炉在叮当打铁,一些废弃农具熔炼铁水,熬炼杂质,重新打成梭镖,长柄两边有刃的尖刀便是梭镖,安在桑木棍上,形成梭镖枪,类似长枪一样,适合尖锐捅人,群体作战。
三十名民卫人手一把两米长梭镖枪,每天只训练突刺。
“刺!”魏昶君在前,持枪前刺。
轰——三十人同时突刺,梭镖凶戾传出破空声。
“刺!”
轰——刺声不断,在这严寒季节,民卫热的脱去棉袄,每训练一个时辰可饮红糖米汤一大碗,保障民卫热量供应,晚还有肉丝粥一大碗保证能量供应。
“反复突刺,三十人分为三队,一队先刺,二队再刺,三队而刺,一二三反复冲前,络绎不绝,不断前刺!”这是魏昶君制定最简单的战术。
属于推进突刺。
一队用尽力量长矛突刺,然后退后,二队积攒力量突刺,退后,三队突刺,退后。之后一队再次突刺,反复如此,队伍不断突刺前进,敌人所面对的是一波一波的梭镖阵。
古罗马王朝作战切割敌人时也会用这种突刺战术,强行切割敌人阵容,一波一波的突刺压榨敌人无法喘息,被迫阵容溃散。
但该阵容也有很大缺点,需兵卒悍勇,死不旋踵,不然一旦有人溃败,阵容瓦解,敌人会趁机攻来,整体溃散。
但目前对付一些土匪流寇,足矣。
“继续三队突刺,接下来村子是否苟存,你们的兄长,祖母祖父,母亲父亲是否存活便看尔等。”
魏昶君训话,队伍愈发狠厉,在场青壮年民卫都知道,一旦村子保不住,全家都活不了,训练愈发刻苦。
洛水老道赞许看着:“若训兵一年,这三十人可抵三百人。”
“怕是没有一年时间给我训练。”魏昶君摇头,他指着陕西一带方向:“陕西变,流寇成群,肆虐中原。”
“各路兵卒更是一路洗劫百姓,豪门大族趁机掠夺百姓。”
“于是更多百姓活不下去,开始加入流寇,匪患势大,中原在明年必然大乱。”魏昶君神情凝重。
彼时陕西安塞,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揭竿于安塞,率部于延庆府起义,着急数万人,面对饥荒农民高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他早年贩马,善骑射,战力惊人,身先士卒,已然是陕西反王之一。
彼时府谷王嘉胤、王自用造反,占领黄龙山,而后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纷纷响应,覆灭大明朝的烈火燃烧陕西全境,一个叫李自成的少年参加了高迎祥大军。
李自成当过和尚,放过羊,十几岁丧母后应募银川驿站驿卒,因被逼债被严刑拷打,后杀举人而逃当起边兵,然而边兵困苦,时常挨饿殴打,最终他跟随第一代闯王。
在陕西定边柳树涧有一人,此人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曾为军,军人称为‘黄虎’,寓意作战勇猛,此人叫——张献忠,他得知高迎祥揭竿安塞,也开始密谋起军,暗中训练。
如今中原各地不过是不成气候的流民乱贼,等明末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成了气候,中原各处才是真正混乱一片,崇祯二年鞑子第一次大规模入关,更是乱上加乱。
魏昶君不再看着陕西方向,开始下令:“洛水道长,你需带人去调查询问周边土匪情虑,土匪规模,人数,武器。”
洛水眯起眼睛:“里长打算对土匪下手?”
“太穷了,周边地主现在还不能下手,先杀土匪。”魏昶君在说这段话时毫无波澜,洛水感到了一股寒意,他以为魏里长会联合地主,形成派系,逐渐起势。
但没想到里长完全没瞧得上地主,只打算把他们当肥猪。
古代王朝,地主便是天下最重要的一波力量,他们支持谁,谁便是皇帝。
洛水老道点头,现在他愈发好奇,里长接下来到底如何起家,不依靠地主,不笼络各处地主难道指望这些大字不识的软弱百姓?
魏昶君挺身负立,看着面前三十民卫梭镖疾刺,破空簌簌。
训练直至黑夜,雪停夜深,三十人喝着肉丝粥,每个人只感觉手臂重如千钧,疼的抬不起来,十名道士开始敷药酒,给每个人缓解手臂。
其中唯一目光炯炯,状态不变的是莫柱竣,他还在一个拿着梭镖,来回训练,完全不在意手臂疼痛。
“莫柱竣,自今日起始,为民卫长,负责带队训练。”魏昶君扫视全场,其他人纷纷点头。
莫柱竣麻子脸兴奋通红,他激动的讷讷无语,只是握紧梭镖。
之后各自归家。
魏昶君回家第一时间给现代回信——汇报如今情况和计划。
「昶君欲计划杀匪掠资,同时逐渐占据周边村镇,每个村安排训练三十人,选出民卫长。镇选出百人,为镇卫长,第一阶段目标占据蒙阴县城」
「陕西全境已乱,危,危,危」
「冬灾初零下二十度,流民预估一月抵」
他身后跟着零零散散近二十多名贼寇,后面十二人手持长枪,砍柴刀等利器,打头阵的贼寇则是手持一些竹刀,斧头等劣武。
一行人冒雪,顶着呼啸的南风,不断咒骂:“鬼天气。”
为首贼寇肥壮,一脸戾气,他脖颈有数道疤痕,看起来面目可憎,他便是飞天蝙。
此时飞天蝠怪异看着眼前村堡:“落石村去年还未曾有该堡。”
手下叫嚣:“破败村民罢了,唯一忌惮的就是虞家,他家有军户和仆役,不过虞家被其他山门灭了,小破村子一波摧之。”
飞天蝠摇头,他先示意手下四人爬墙当先锋,四人开始颤颤巍巍踩着上坡冰块,踱步爬墙,上墙时一名贼寇还踩了踩围墙,甚是不屑:“老大,无恙,不过是虚晃的破围墙。”
青石子也趁机开口:“飞天蝠大侠灭这小村,还不是手到擒来。”
其他贼寇忍不住了,他们多日未曾下山,早就想掠夺妇人和粮物了。
“杀!”飞天蝠挥手,一时间十二星宿,先锋贼寇一同冲锋,有人冲锋时不小心被冰块划到,割破伤口,骂骂咧咧继续冲锋,顶着恶风。
“突刺!”
堡后,魏昶君大吼,原本翻墙进入四名贼寇瞬间被捅了数刀,民卫翻墙,从上而下,对准流寇猛然捅刺。
梭镖枪本就适合近战,尤其是居高而下的猛烈蓄力,刺断贼寇脖颈,鲜血淋漓。
“开堡门,村民冲,一个巷子为一组,杀。”魏昶君怒吼。
巨大木门缓缓打开。
魏昶君首当其冲,三十名民卫怒吼冲锋,洛水老道持剑犀利狠辣,村民呜呜泱泱挥舞农具,道士举起梭镖冲起。
青石子趁机从腰间取出短刀,朝着最近一个贼寇砍去,其他卧底道士同样掏刀动手。
一时间堡门前杀声震野,但实际上顶多算是百人械斗,尤其是真正经过短期训练的只有民卫和道士。
村民乌泱泱冲锋反而摔倒了几人,山匪更惨,摔倒了直接滑下去撞在石块上,飞天蝠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三把梭镖枪刺穿了胸膛,整个人不断咳血,连咒骂的话都来不及说。
短短半个时辰,剿杀完毕,剩下活着的十几个山匪被捆住扔在墙角。
“不能留,这些土匪强抢民女,掠夺物产,无恶不作。”青石子摇头。
“杀了。”
“让没杀过人的民卫杀匪,用于练手。”魏昶君补充了一句。
噗呲——梭镖刺裂胸膛声,然后民卫踩着山匪上身拔出溅血的梭镖,面无表情的继续杀。
“尸体交给你了,剁碎了丢入肥料堆。”魏昶君咬牙,身为一个现代人说出这句时他内心很难以接受。
但肥料很重要,肥料来源很少,那就只能用恶贼尸体了。
洛水老道悄悄点头,他心态狠厉,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安排道士用牛车拖走尸体。
东堡门前,鲜血淋漓,二百多米的下坡上,到处鲜血,还有一些断臂,碎裂衣衫,甚是可怖。
不过天空积雪愈大,掩盖这一切。
“民卫长何在?”魏昶君扫视众人。
“在!”莫柱竣抱拳,他棉衣也染了贼寇的血,整个人有些狰狞。
“你带五民卫,五道士,让青石子带路贼寇老窝,赶车前去,把贼寇一切可用之物全部运来。”魏昶君挥手。
莫柱竣带人前去,村中终于有做饭硝烟漫起了,很多妇孺老弱放下心来。
寒风凛冽,魏昶君站在堡前,看着风雪呼啸。
.....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明史学者前往青州遗址,通过道路追溯,县志查访,一行人终于找到了昔日蒙阴县——南洛真龙观旧址。
户帖「身份证」
魏昶君,青州府莒州-蒙阴县民,计家肆口。
男子贰口,女子贰口。
事产:民瓦房贰间、驴壹头……
崇祯元年拾月初一「1628年10月9日」
魏昶君面前放着明朝户帖,在上吐下泻发烧感冒三日,老娘请了枯瘦如柴的老道长驱邪,还要硬灌自己一口符水,面对未知不知道包含多少病菌和朱砂的符水,魏昶君强行起身,打跑了老道士,然后让小妹煮了毛巾,给自己热敷。
之后他玩命喝热水,硬生生熬过穿越生涯第一步——生病。
现在他依旧虚弱站着木桌前,端详户帖。
户主就是他,前身父亲病逝于天启六年(1626年),父亲魏严鉦本为驿丞,受不了驿站官员剥削,气的大病不起,一命呜呼,魏昶君来不及悲伤先去了衙门登记新户帖,成为了魏家户主。
如果不尽快登记户帖,旁系族人会趁机夺取家中店铺。
至于户帖上的事产——指“家庭财产情况”,魏家财产不多,一头驴一艘小木船,两间破民瓦房,一间歇业的裁缝店,土地更是勉强能维持家用,要不是父亲是驿丞,全家早就饿的浮肿惨白了。
难!难!难——魏昶君只感觉脑门写满了难字,但他不能倒下,他是户主,母亲,小妹,小弟都需要照料和保护,他如果倒下了,那就完了。
这不是张居正变革的万历初年,也不是百姓尚能存活的洪武年间。
这是崇祯元年,史书有云1628年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百姓白骨,积积如山,草麦于野,尽皆白发。
这句话背后是北方陕西,山东等地,灾荒不断,以至于白骨堆成小山丘,而地上有着一片片白色的草,靠近一看全是人营养不良的白发。
魏昶君穿越前曾是历史院校高材生,在一次户外调查遭遇车祸,没想来到了《汉南续郡志》记的崇祯元年,彼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
想到明朝末年最普遍的现状就是百姓游魂于野,肋骨徒增,肚大腐白,灾灾连年,魏昶君就感到一阵寒意,他甚至颤抖了一下,他熟读明史记,知道王朝末年到底多可怕。
百姓瘦的肋骨都一根根凸出来,而肚子却很大,就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蓬草,树皮,观音土,导致肚子惨白浮肿,最后腹胀而死,其状惨烈。
他奶奶的,穿越明朝末年和穿越南北朝倒也没什么区别,不过都是变着花样死,老天真是高看自己,魏昶君不免露出苦笑,眼神恨恨,他虚弱依靠床边,床铺着编制好的芦苇草,晒干的芦苇草经过编制成为草垫,不过现在天气潮湿,经常下雨,房屋漏雨,芦苇草垫早就朽烂一片,有虫子爬过。
怪不得前身生病严重,吃的还差,营养不足,睡的破草垫子还全是虫子。
魏昶君拍了拍脑袋,想起来了什么,明末最严重的不光是兵灾,旱灾,水灾,还有——小冰河世纪。
自崇祯元年起始,秋冬春三季,无论南北,天气皆暴雨如注,而后寒风凛冽,暴雪呼啸,庄稼被冻死,百姓被冻死的更多,现在已经开始有征兆了,这才十月初旬,天气已经冷的让人浑身颤粟了。
披着灰色粗袍,魏昶君虚弱看着外面,外面风声吹的院子柳树不断摇晃,他观察了许久外面,发现没人,他才挖开房屋一角,取出一个锈迹斑驳的铁盒,盒子是一个一卷书,书名叫「大明事录感」,该书像是被巨力撕扯成了两段,这是前半段书。
这是他上一世心血之作,内容记有明朝治事篇,而现在这本书翻开之后,无半点字迹。
魏昶君并不意外,他取出毛笔,用粗糙墨水开始在书纸张上写着——求救!
「急!急!急!我叫魏昶君,西安人,身份号码是24362646,手机号是15823...毕业于华北大学古汉语系考古专业,就职敦煌历史研究所,我穿越至崇祯元年,灵魂进入青州府莒州蒙阴县-落石村-同名同姓户主魏昶君身体内,我有一妹一弟,皆未成年。后世好友,同事,领导若看到字体,请一定回信,查看我之后命运如何,我家有一颗柳树,树高两寸处有一个三叶刻痕」
魏昶君还想多写,但没有墨了,毛笔也秃的厉害,他只能合上书,然后取出柴刀,艰难的在院内柳树两寸处开始划着一个三叶刻痕,他划的口径很大,因为树木愈合很快,如果这棵柳树有幸活到现代,那必须一个极大的刻痕,才能在现代留下一些痕迹。
——2023年10月初一。
西安历史研究所外有军车排列,能够进入研究所的皆是国内外历史学顶级学者,他们每个人都神情疑惑,因为上面领导指令要求他们参加一项重要历史会议。
研究所会议室内,地上铺着毛毯,摆放了一圈从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有关明朝的所有出版书籍,分类别摆放,赋税经济,民生基础、事怪灵叹、明制度论、驿站变迁史、洪武传、大明律、南明史、明人物传、明末事录等属。
而这些书铺成了一个大圆圈,在圆圈核心处摆放一本——「大明事录感」该书像是被巨力裂成两本,这是后半本,上面还有一些暗红枯竭的血迹。
在该书上方是高清摄像头拍摄,诺大房间内放着一个大屏幕,全程转播该书画面。
几十名学者都纷纷愣神,至今为止还没有缓过神来,不知道要做什么。
“诸位安静。”
西安历史研究所所长雷请议走来,他神情严峻,指着屏幕,这一刻屏幕上的书纸张原本毫无字体,而现在开始浮现一行毛笔字,但笔墨太差,时常字锋断开,在场历史学者纷纷看向这行字。
——急!急!急!我叫魏昶君,西安人,身份号码是24362646,手机号是15823...毕业于华北大学古汉语系考古专业,就职敦煌历史研究所,我穿越至崇祯元年,灵魂进入青州府莒州蒙阴县-落石村-同名同姓户主魏昶君身体内,我有一妹一弟,皆未成年。
当这一行字出现时,西北明史书所所长直接瞪大了眼睛,其余学者有人想嗤笑,但发现现场气氛安静,于是所有人安静起来。
而敦煌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科直接呆住。
字体继续浮现。
——后世好友,同事,领导若看到字体,请一定回信,查看我之后命运如何,我家有一颗柳树,树高两寸处有一个三叶刻痕。
而后只有几个黑点墨痕,像是毛笔斑秃,墨水劣质,无法再写。
在场近三十名德高望重的历史研究专家对视,许久有人无法压抑激动:“如果这是真的,或许我们将会改变历史!!”
“至少在另一个维度的明朝,将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另一种开始或结局!”
魏昶君端坐床前,披着被褥,他做的笔直,面前书籍凭空浮现文字——「蒙阴县民魏昶君....死于虞家之手,道观毁,万佛庙生」
“果然自己被盯上了。”魏昶君不感到奇怪。
明朝末年能够在乱世当中存在的地主都不是简单人物!
都是手段极其狠辣,果断之人,家族之内更是遍布各种行业,甚至有土匪,有官员,配合一起,霸占一个县城。
这种家族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存在,不允许村镇有任何有名望之人影响他们。
不过虞家显然没达到这种级别,落石村总共两家地主,一家姓李早已败落,一家姓虞,该家有四个孩子,其中老大为甲长,驻扎蒙阴县-南洛烽燧墩,管着六七个人军户,配甲,腰刀,矛。
至于虞家老二老三趁着灾年大量收地,侵吞田地,养了几个打手。
老四考取功名中,成为虞家希望。
该家族信奉万佛庙,南明野史有记载,肆虐青州府东昌府,如今地点是山东和山东西部接壤地,该邪派主张献祭伺佛,在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曾下令亲剿,而如今王朝末年,该教派死灰复燃,混迹各种贫瘠之地,依托一个个地主之家而生。
古代地主真不是盖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真是致命打击,毫无还手之力。
魏昶君心中暗骂,他娴读明后期缙绅传,知道明朝地主到底多凶残,大部分地主家中都有缙绅,也就是退休之后的官员,这些官员退休在家,积累名望,勾结现任官吏,霸占乡邻,代替官吏衙门行事收税。
明末更是乱象徒增,这种地主嚣张跋扈,直接垄断村镇话语权,下手狠辣凶残。
这还是北方的地主,实力并不强,因为只是有土地和少数奴仆,战力不高,而南方的地主才是真正豢养大量奴仆和打手,动辄数百人,土地都十几万亩地,族内官员通天。
这些地主学习了朱元璋洪武年间斩杀合作伙伴的习惯,他们杜绝他们治理的村镇出现不可掌控的危机,一旦出现,那就灭杀。
只是这些地主大概不知道,自己背后是现代大国,是现代国级智囊团,而他们全力对付一个明末乡村一角的小破地主?
魏昶君在为地主感到荣幸。
现代回信上半段是告知魏昶君死亡结局,回信下半段是关于解决困境危机方法——「雷请议同穿越者后盾小组策划方案如下,该方案来自国家级第一梯队智囊团,战略分析部研讨会议,多所高校优质计划整合而来」
第一句话魏昶君就感到了一阵温暖,这些计划来自现代国级各部提出方案,然后一件件筛选投票选出最合适方案。
「1、土豆种植详细步骤,同道观联合种植土豆,备战备荒,蒙阴县乃至是整个北方进入恶寒天气,经蒙阴县志考究,崇祯元年末起始,蒙阴县饿殍于野,建议穿越者开始广积粮,备战备荒」
「2、最简单刺杀之法,分别负力,刺杀,步骤训练,告知道观危机,培养道观弟子练习刺杀,只练习突刺,快速具备战力」
「3、灾荒即将来临,虞家必趁机压价买田,选择合适贫民,暗中资助,让其进入虞宅成为内应,穿越者需谨记,要培养贫民反抗之心,让其勇于战斗,知晓为自己而战,合适时期里外呼应,铲除虞家」
现代回信内容极多,条理清晰。
魏昶君在认真看着第四条一直到第十条,现代计划好了一切步骤。
「关于让贫民在失去土地觉醒战斗意识步骤」
「关于道观弟子突刺训练体服从指令,现在将选取身躯羸弱之人,参与模拟训练,获得最佳数据,请穿越者耐心等候」
「关于如何PUA道观让其惶恐不安害怕被万佛庙摧毁,于是全力听令与穿越者,道观只求度过危机」
「冬季种植土地消毒和施粪及土地选取步骤,现代将进行模拟实验,选取最合适数据方案,请穿越者耐心等候」
(解决穿越者必死困境资料来源——蒙阴县志旧/琅琊墓志铭传、国家级战略分析部、齐鲁军区战术参谋团、山大及北大高校联合小组/关于农民意识觉醒论文实际应用、国武矛术传承人.......)
魏昶君有些感动,他几乎可以想象从西安历史研究所到大国组织中心在为了自己而忙碌。
他没有回信道谢,真正反馈后世的道谢是改变明朝历史,改变未来之后屈辱惨淡历史。
——魏昶君把书包裹好,再次藏好,他目光有些忧虑看着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淮河等南方水系方向,这些经年不冰的水系如今开始薄冰覆盖,寒霜来袭。
而河北的顺德府、大名府、河间府,相继暴旱前兆已经出现,前世他曾经针对明末小冰河世纪写过一篇——「论小冰河世纪对明末影响破坏」
魂穿明末的穿越者一旦想要背负时代重担,那所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幸好自己背后有一个全力支持自己的大国。
魏昶君打开屋门,堂屋站着一个小仆,穿的算是干净,他提着一些酥饼前来道贺:“虞家感恩魏家长子造福落石村,如今十里八乡都听说了咱们村出了神人。”
小仆能言善辩,妙语连珠,魏昶君装作一脸桀骜不逊傲然轻人的样子,小仆不经意眼神闪过轻蔑,之后作揖离开,堂屋内魏昶君眼神逐渐冷了下来。
看样子虞家刚对自己起了戒心,害怕自己得了民心,趁着灾年有影响力,威胁虞家。
自万历年间初起,明史「法祖停税赋」就表明大明天下即将被扰乱,万历十六年,刘汝国于安徽太湖率农民军对抗大明,自称济贫王,数万饥民跟随。万历二十七年,百莲教徒赵古元在徐州对抗大明。万历三十四年,南京无为教徒刘天序密谋夺城。
万历四十三年之后各地流窜农民军化为盗匪到处掠夺乡村,出没无常,为地方大患。
魏昶君看着陕西方向,他记得在崇祯元年十二月,也就是两个月后,陕西三边总督兵变,大明当官的都开始兵变....所以说这些年各地地主都惶恐不安,生怕遭遇流寇掠夺,各自勾结当地官吏,维护当地霸权,一旦发现有威胁人,直接抹杀,防止危机。
出身贫寒,就连稍微出彩的资格都不行,魏昶君眯着眼睛,尽是寒意。
不过虞家还没有对自己起杀心,他们现在只是想拉拢自己,让自己成为虞家马前卒,类似奴仆一样,一旦发现自己有野心他们才会动手。
没关系,自己起杀心了,魏昶君忽然笑吟吟把玩着酥饼盒子,他递给弟弟妹妹,让他们吃,吃完之后去道观喊来老道士。
看着兄妹互相谦让,魏昶君只想咒骂这个狗世道,自己只不过稍微帮了一下百姓,就被地主盯上了,就要抹杀自己。
这破年头,老百姓想要活着就太难了,至于稍微有点悲悯之心更是被地主官宦集团完全针对,压的人喘不过气。
不过我来到明末了——魏昶君喃喃默念,汉人最后一个王朝,自己还有大国,那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片刻,南洛真龙观道长,如今他新道号洛水,老道士有些兴奋,他特意带了一些精米,他还以为魏昶君又预测到了天气,他已经准备利用天气宣传道观了。
堂屋内,只剩下二人。
“洛水道长,虞家准备在落石村创建万佛庙,第一个先灭你的道观。”魏昶君声音幽幽,他直接把危机推到道观,这是后世教导自己手段之一,面对老道士这种毒辣之人,必须用更毒辣的手段。
那就是将危机推到道观身上,然后自己冷眼旁观,逼迫道观投效自己,获得领导权,统率道观为己所用。
洛水老道顿时脸色大变,万佛庙的可怕他是知道的,所到之处铲除一切教派,唯我独尊。无论真假他都他急忙告辞,返回道观,准备应对之策。
魏家老宅开始增了几分神秘,院子放着三耳灰陶香炉,还写着南洛真龙关五个篆体大字,十个十七八岁的年轻道士站在院子里瑟瑟发抖。
魏昶君兄妹则是歪着脑袋在堂屋好奇看着,她们正在帮助母亲制作兔肉脯,捣蒜碾压,之后风吹烟熏。
洛水老道已经走了,整个人气色极好,他兴奋不已,以为这辈子终于能效仿姚广孝,参与天下之争,给后世留下道家入世真名。
魏昶君悄悄在卧室取出书,仔细审阅,现代回信了。
「短期训兵法——该训练法于西安影视城挑选群演,挑选军方多名优秀班长对群演进行训练,训练站姿,服从最简单指令,训练最适合长矛刺杀之法,得到训练数据,得到训练最快时间最大效率化参表」
「站姿要领、训练时常,口令要求,长矛训练动作,起手姿势、腰脊转力、前突刺、连环突刺、反身砸击......」
站姿战术,长矛运用综合内容供八百字,内容极其详细,从发力动作到针对每个人不听协调应对要去。
现代特意挑选了瘦弱男子,吃的饭也是模拟古人餐食结构,得到古人体力,然后多次训练,得到最佳训练表格。
简简单单一封信,背后却涵盖了现代军区最优秀班长,国术长矛传承人,营养学团队,综合分析学设计小组的昼夜努力。
魏昶君回信——「敬谢,自今日练卒」
之后他包裹藏好书,因为这几日终于能吃饱饭吃上一点肉了,他恢复了一些气色,整个人不再是之前萎靡不振,脸色苍白之状。
现在的魏昶君虽十七岁,但整个人有一种稳重感,他站于此处,给人万变不惊,所以当他冒着寒冷进入院子,站在道士前时,不少道士都自觉站直起来。
因为魏昶君身上有各种怪谈传言,说他被蛟龙附身,说他前世为灵童转身,这些昔日孤儿,毫无学术的道士自然坚信,一个个目光激动,甚至带着一些膜拜。
“训练站姿,五人为一队,站姿最长者为队长,队长享受额外加餐。”
魏昶君开口,十人分为两个队伍,在避风处开始站直,魏昶君同样以身作则站的笔直,一个时辰后开始训练开步走,要求整齐划一。
这一整个下午到深夜都是训练开步走,夜色朦胧。
表现最好的两个道士获得了兔肉加餐,激动不已,晚上道士返回道观,这一夜温度似乎又降了两度。
清晨倒尿壶时,魏昶君感觉温度在零度左右,柳树周边一些枯萎草木覆盖冰霜,外面堆积的木头都有了小层白霜,呼气能看到大团白气。
真冷啊,魏昶君缩了缩手,如今的青州府怕是气温严寒迫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将元代益都路为青州府,青州府大概是现代今山东东部和临沂一代,拥有三州十六县,蒙阴县就是其中之一。
一旦山东东部遭寒,怕是整个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直辖济南府、兖州府、登州府、东昌府、莱州府皆寒意来袭。
要知道这季节小麦刚种下,青黄不接,本需水,肥、阳光,一旦继续天寒日冻,粮食必然减产乃至全部冻死,大型饥荒骤降,加上女真肆虐,怪不得崇祯元年年末时,便是明末倒塌日。
因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地区遭灾,必然波及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地区,两个平原产粮大地出问题,加上陕西干旱和寒彻,想到这魏昶君便心疼这时代百姓。
都是不容易的老百姓。
所以这时代必须加快救援,加快改变。
清晨熬粥一锅,十名道士缩着手转圈喝着碗边,最后使劲舔着碗,一碗热粥让人活了过来,这年头道士都生存格外难。
昨天八个小时的站姿和开步走,让十名道士有了站姿。
上午继续开步走,但这次要求加快速度开步走,速度快步骤必须齐,一整个上午全是加快开步走,小院子不断传出哒哒哒脚步声。
中午是米粥和咸菜,粥碗里面有腊肉丝,军事训练必须提供高能量蛋白,程氏都不舍得吃,但她知道儿子这么做肯定有原因。
下午魏昶君给每个人发了长矛,长矛粗糙简陋,但磨得锋锐,这是魏家老家主收藏的,只有十二把廉价长矛和一把腰刀。
魏昶君挂着腰刀,他拿着长矛,每个道士三米前都放着一个稻草编制的圆垫子,垫子中心有墨水花了一个巴掌大的黑点。
每个人距离手持一米八短矛,开步走,然后长矛突刺黑点。
从下午到午夜,除了吃饭全是训练刺黑点,不断哒哒哒刺穿黑点,必须同时刺,五人一组,反复穿插刺黑点。
魏昶君也在训练,他必须以身作则,当道士放下长矛时,每个人疼的捂着肩膀,喝了夜宵米粥,倦态离去。
午夜愈冷,魏昶君房屋有火炉,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没有火炉睡在堂屋,他没有拒绝,自己体力消耗太大,必须需要热能庇护,不然一旦生病遭了风寒,就麻烦了。
清晨八点,洛水老道带了一些食物前来,然后他站在门框前,看着十名道士训练。
魏昶君在道士身前,他面目冷冽:“持矛!”
十名道士下意识排列队伍,迅速取长矛,站姿笔直。
“列两队!”魏昶君继续下令。
十人队伍迅速分开,五人为一队,排成两对,井然有序。
“刺敌!”魏昶君举起长矛。
这一刻第一队五人同时步伐,对准稻草黑点猛然刺去,几乎动作,刺裂一致。
然后第二队上前,开刺。
反复如此。
整个过程除了刺矛和脚步声,并无其他声。
洛水老道瞪大双眼,他亢奋无比:“老道见过靖边堡军户训练完全不如你,我曾于天启二年参与科举,那一年我落榜,而卢象升为进士,我曾见过卢象升练兵,阵容无声,也类这般。”
“了不得啊。”
“稍加培养,便为猛卒,未来可待。”洛水老道眼睛很亮。
魏昶君有些意外看着老道士,没想到这老道士出身不凡,居然还参加过天启2年的科举,还和卢象升是一个考场。
卢象升何等人物?明末力挽狂澜大将之一,此人堪称是明末民心,军心,战术全能大将,可惜碰到猪队友和不识人的皇帝。
“魏君了不得。”洛水老道恭恭敬敬对魏昶君作揖。
昔日他喊魏邪祟,魏小子,魏神仙,现在变成了魏君,这是洛水老道第一次无比尊重虔诚。
洛水老道感叹不已,自己活了六十多年,年华凋零,没想到在晚年碰到乱世,看到了潜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