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的眼里,老太太是个精细人,该体面的,喝茶练字看书绣花儿,养尊处优。前屋这烟熏火燎还满屋的蒜味儿实在跟她老人家不匹配。
老太太抬抬老花镜,没动,“小白回京城上学去了,你们在前屋热热闹闹的,我一个人儿在后屋啥意思。我又不是那林黛玉,连个蒜味儿都闻不得?过年的蒜泥白肉你还没我吃的多呢。”
她要真是那不识人间烟火的人,这几十年,自己个儿咋过日子?
再是有人照应,也不是使奴唤婢的年代了,不还得自己管自己呀?
再说了,她老人家口味儿重,还真就不烦蒜味儿。
受不了早回后屋了,难不成还要她装?
想什么呢。
林昭就笑,“嘿嘿,奶,我心里您可比林黛玉还娇贵呢,是仙女儿,可不能沾上大蒜味儿。”
说得老太太拿白眼瞪她,“当初你可没觉得我不该沾上满身茶叶蛋味儿,蹲我锅边儿上看我锅底放啥料。”
哎,这怎么还提黑历史,“不带翻小肠的啊。”
“那你消停点儿,别挤兑我。赶紧回屋配料去。”
哦。
配料有一部分是从空间杂货铺里拿的香料,这是得背着人。
厨房后半截厦屋里,有一个半截药柜,就药铺子里的药柜一半那么大的,里面放着她平时用的香料,另一边儿一个木箱子,里面放着纱布缝起来的袋子,装香料的。
纱布是从军医院里弄来的,后勤张干事帮着联系的。老太太不下厨房了,平常练完字看完报,就帮着缝布袋子。
把香料包配好,扎好口放一边儿。
又配了一些卤鸡架的料。
已经有脑子灵活的人,大老远的从城市另一边找过来,要买料包。
军区大院不可能在市中心,最早是在城东偏北的郊区,这些年城市发展的,算是城市边缘。要不然咋能离养鸡场近呢,没有哪个城市把大型养殖场放城里的。
省城是国内前几的大城市,大着呢。
鸡架卖了这些天,几十号人每天早上进货往外走,也才刚刚走遍全城。
西南角那一片儿,太远了,得是那几个得了甜头,早上拿货拿得狠,进处卖不完,只能往远了走,隔三差五的才能走到西南角一回。
这世上从来就不缺吃货,西南角的吃货们寻着味儿,打听着往东北角找卤鸡架,找过来,有些人花几小时过来就为了买几斤回去吃过瘾。
有些人动脑子了,也来进货。
更聪明的想到自己做。
但这真不行。
目前香料还不好卖,既不能做大,也不能做强。
成不了规模,卖那三五十包的有啥意思,不够折腾的。
“我们哥几个碰了一下,现在省城里已经开了三家卤鸡架,也拌着配菜卖。味儿不咋滴,生意可真不错。”
这也正常,上辈子她卖馄饨卖得好,一条街上还三四家卖呢。烧烤店里家家也都卖馄饨。
“城市这么大,人这么些,生意咱一家可做不完。你们谁要是本钱够,能找到合适的店面,自己做也行。要是想要咱家这个味儿的,也不难。从我这儿拿料包回去做,也能打我这招牌,给我一成的分成算是费用就行了。
不过这个事儿,可不能外传,我这料包不外卖的。”
加盟店的模式,来钱快。
“店面可不好找,还是骑三轮卖合适。别说租店面了,有私房的人家都不多,店铺都是公私合营的,上哪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