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了,我还以为只是旋律相似,结果连词都一样。”
开始有中立观众站出来了。
雨烟答道:“词的作者是唐婉。”
那个“服了”的叫梅亚亚,又继续狡辩:“我的意思是好歹换个词……”雨烟继续答道:“是不是没看过这首词?”
梅亚亚继续嘴硬:“我的意思是好歹换个词...”另一位观众补充道:“家里要请语文老师了。”
雨烟有点生气了:“啥叫好歹换个词,连事情经过都没看就无脑站队?
人家剧组拍摄方要求的,用南宋唐婉的词。
你倒告诉我怎么换,脸都不要了?”
又有一个水军跳出来,“只能说太巧了吧,怎么阿坤芬达老师的版本,曲子和两位的都不一样呢?
上过高中的都应该知道,宋词里词牌名规范了书写格式。
按理来说,两个词的断句方式是一样的,那么按照顾言老师的说法,上过高中的都应该知道,宋辞里词牌名规范了书写格式。
也就是阿坤芬达老师创作出来的曲子应该和两位老师相似才对,但实际上为什么又那么不相同呢?”
若水也出言反驳:“你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过来,肯定觉得抄袭了。
听起来相似,难道每个作者还要自己创造新的声音出来?
不都是地球上的音??
建议会小学重新开始念。
那唐婉也有理由要说的,我配的什么词啊,陆游的词。
你这批人是什么人啊,能配我的宋词吗?
配不了,没这个实力。
先把宋词的理念先搞懂,你像这样的配音乐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保证你不玷污了我的词啊?
为什么听起来会觉得相似是因为歌词就是用的唐婉的宋词,而且又都是古风的风格,每个字的读音只能稍加修饰,不改词你还能念出什么标新立异的花样来吗?
比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你自己试着轻哼一下就知道,别告诉我你念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那你可太棒了,可真是忍不住轻哼起来。
歌词会限制一些作曲的发挥,况且初稿时间还比宵小发布时间早了十几天,很明显你们这些人连同类相似的都没见过听过,这种节奏的作品不在少数。
他找到比他早的相似的会告诉你们吗?
在宵小之前的发的还有不少《世情薄》,哦不对,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