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是崇祯王承恩的精选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小说作者是“文盲写小说”,书中精彩内容是:看来人的服饰可以分辨出一个是锦衣卫另一个是东厂厂卫。他们分别来到王之心和吴梦明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王之心和吴梦明同时变颜。“陛下遇刺了?”王之心木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再说一遍!”吴梦明也以为自己听错了,让传信的锦衣卫又说了一遍。天子遇刺?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天大的新闻。......
《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精彩片段
由于有了养马的任务,他们的徭役和田赋便被朝廷免除了。
成化年间,随着赋役折银制度的开展,本质上是属于徭役的马政制度也开始通过各项途径向白银转化。
于是向朝廷交马的任务可以折算成银子进行缴纳。
马户不养马却有免徭役和田赋的特权,太仆寺便向这些人征收草料银。
空着的牧场租出去同样可以收银子。
久而久之,太仆寺的职位便成了肥缺。
王正治先是担任太仆寺卿,随后担任户部侍郎,在他家中仅仅搜出十五万两银子属实有些说不过去。
王之心想了想说道,“觉得少的话,一会可以从朱纯臣身上找补!”
“两码事!”吴梦明提高半个声调警告道:“我观陛下今日与往常不同,莫要因为这点钱而失了宠信。”
“你不说,我不说,陛下怎么会知道?”
吴梦明被噎了一句,叹了口气转移话题:“下一个就轮到成国公府了,有什么打算?”
王之心阴笑道:“我等是陛下的刀,让杀谁就得杀谁,别说成国公,就是嘉定伯也不在话下。”
嘉定伯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崇祯的岳父。
吴梦明被王之心的话吓到了,他伸出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噤声状,“王提督要小心,言多必失啊!”
吴梦明并非真的关心王之心,他能坐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全靠王之心提携。
如果王之心获罪他也会受到牵连。
王之心根本没放在心上,他指挥厂卫们将财产一分为二,一部分登记造册交接给户部,另一部分搬到东厂秘密仓库等待分配。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成国公朱纯臣的府门前......
干净整洁的大街,高耸的院墙,气派的府门映入眼帘。
成国公府,定国公府,英国公府都在这一条街上。
王之心咬着牙,吩咐一声:“崽子们,硬骨头来了。这可是成国公的府邸,咱大明第十二代成国公,办好了没功劳,办不好全是苦劳。”
“知道该怎么办吗?”
“全听厂督的!”
“好!一会儿进去后只搜家,不抓人,尤其是女眷,绝对不能动!但凡有违抗命令的,杂家直接砍他的脑袋!”
“遵命!”太监们齐声回答。
王之心咽了口唾沫,迈步走上台阶。
正要拍打府门,被身后的马蹄声打断。扭头看去,两骑快马从同一个方向疾奔而来。
看来人的服饰可以分辨出一个是锦衣卫另一个是东厂厂卫。
他们分别来到王之心和吴梦明身边,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
王之心和吴梦明同时变颜。
“陛下遇刺了?”王之心木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再说一遍!”吴梦明也以为自己听错了,让传信的锦衣卫又说了一遍。
天子遇刺?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天大的新闻。
不,是天大的丑闻!
如果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些大臣和勋贵会把他们这帮负责皇帝安危的人活活碾死。
确定消息无误后王之心率先反应过来,他大喊道:“小的们,有人敢行刺陛下,随杂家前去抓捕刺客!”
“遵命。”
吴梦明抽出腰间的绣春刀举过头顶喊道:“锦衣卫!”
“在!”
“有贼人行刺陛下,据可靠消息,刺客就藏在定国公府上,你们立刻将那里死死围住,苍蝇都不能放走一只。”
“听到没有?”
“遵命。”
定国公府!
有死人?
勇卫营千总李左的手一抖,装着金锭的布袋悄无声息的掉到了地上。
明末党派林立。
楚党多为湖广人,徽党多为两淮人士,浙党中江浙人最多,齐党则是山东人为主,晋党由是陕西和山西人组成。
这些党派背后无一例外都有商人支持。
楚商多为粮商;徽商、浙商以贩卖盐和茶起家;齐商贩盐、粮;晋商业务最广泛,贩盐,运粮,卖矿,只要有边关贸易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官商勾结,商为官铺路,官为商搭桥。
他们吃大明的肉,喝大明的血,嘴里还骂着大明的皇帝。
简直该死。
崇祯盯着方岳贡问道:“朕听说你与楚党人相交甚密。”
方岳贡立刻叩首:“陛下,臣是湖广人,私下里免不了同乡之情。虽然与楚党人有来往,却没有参与到党争之中,望陛下明察。”
崇祯走上前,拍着方岳贡的肩膀,“朕当然知道,否则也不会提拔你入主户部。”
“楚党人提出的纲盐法,让两淮和江浙的盐商们赚的盆满钵满。反观朝廷,仅盐税一项每年损失超百万两银子,他们楚党人干的全是徽党想干却没干成的事啊!”
“朕见过损人利己的,却没见过损人不利己的。哎,说远了,先说眼前的事吧。”
方岳贡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朕会给你们户部拨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想好怎么花了吗?”
说到正题,方岳贡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京师告急,臣打算将这些钱全部拨给兵部以稳定军心。”
崇祯摇头,“给兵部拨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拨给工部。”
“陛下这是......?”
“不该问的别问。”
“遵旨。”
“方岳贡,朕让你去户部可不是看着你怎么花钱,你得想办法挣钱。你回去后想个挣钱的法子,写在奏章上递上来。”
“臣遵旨。”
看着方岳贡离去的背影,崇祯阴冷的笑了。
方岳贡是不是楚党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和楚党人走得近,在别人眼里就是楚党。
一旦他的政策触犯到其他党派的利益,那些党派就会认为是楚党人向他们开战
届时狗咬狗,皇帝坐收渔利。
方岳贡是个聪明人,肯定会按照他想法做事。
方岳贡走后,范景文来到了偏殿。
范景文虽然已经年近花甲,走路却十分利索,眼不花背也不驼。
他忧心忡忡的走到龙椅前,躬身施礼:“臣范景文参见陛下!”
“范尚书,朕在朝堂上那些话切莫往心里去。”
“臣能参与诛杀魏贼,实乃人生一大快事!”范景文声音显得有些亢奋。
他早就看不惯魏藻德的所作所为了,今天能亲眼看着他送死,心里痛快的不行。
“朕有两件事交给你,不知范尚书尚能饭否?”
范景文拱手施礼:“陛下,莫说两件事,就是二十件,两百件臣都能为君解忧。”
“好!”崇祯拔高了声调,“朕打算将京营总督一职交给你。”
此言一出,范景文诧异的看向崇祯。
京营总督麾下有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
是守卫京师的主力。
自嘉靖以来,京营总督一职向来由勋贵担任,最次的也得有伯爵衔才行。
今天把这个职位交给他,意义非凡。
“陛下,流贼将至,臣就不推辞了。”
“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范尚书放手去干吧,朕全力支持你。”
“谢陛下天恩!”
范景文老泪纵横的跪在地上,认认真真的磕了一个头。
这份信任太难得了。
“好了,范尚书年纪大了,不必被礼节拘束。”崇祯亲自走到范景文身边,伸手将他搀扶起来。
“说第二件事之前,朕先打听两个人,焦勖和汤若望。”
范景文年纪虽然大了,记性却非常好,他稍加思索后说道:“焦勖,南直隶宁国人,现任工部员外郎一职;汤若望乃西洋人,现任工部主事,与焦勖共同研制火器。”
“好,一个时辰后你和他们两个去戊字库等着朕,朕有要事相商!”
范景文心里开始犯嘀咕。
流贼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研发出新式火器。
就算能研发出来,量产也跟不上。
作为臣子他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施礼后离去。
此时殿门外只剩下两个人。
“王承恩,让襄城伯进来吧。”
“遵旨。”
李国帧得到召见后,迈着孔武有力的步伐急匆匆走进大殿。
襄城伯爵位自建文四年设立以来,传到李国帧这里已经是第十一代。
这位年仅二十六的襄城伯李国帧身高五尺半,健壮的肌肉将朝服撑的溜圆。精气神饱满,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
崇祯没有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历史上的李国帧能言善辩,但作为武将,无论带兵作战还是运筹帷幄的本领都不行。
属于忠诚度足够,能力不足的一类人。
李国帧来到偏殿后跪地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李国帧站起身,黝黑的脸色写满了焦虑。
京营总督掌管三大营的兵马,自己手底下的兵他门清的很。
四万人里面,有一半人没摸过枪。
虽然枪是神机营的标配,但按照规矩,京营士兵训练科目中有熟练用枪这一项。
如此的士兵,羸弱的战力,怎么守?
他哭丧着脸说道:“陛下,臣有罪。京师三大营兵力空虚,战力羸弱,臣作为京营总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襄城伯不要自责,京营的弊病非你之过,朕不会治你的罪。”
崇祯说的是实话,也是真心话。
李国帧是崇祯十六年八月十号当上的京营总督,他的前任是成国公朱纯臣。
京营的锅在朱纯臣身上,不在李国帧身上。
见崇祯没有治罪的意思,李国帧松了口气,“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襄城伯乃大明砥柱,朕打算让你前往南京辅佐太子,你意下如何?”崇祯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李国帧咽了口唾沫,他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谨慎。
崇祯出了名的善变多疑,此时让他去南京辅佐太子,看似是信任实则是考验。
回答错了,襄城伯的爵位将终结在他身上。
李若琏自知失态,急忙手忙脚乱的爬起来重新跪好,不停地磕头:“陛下恕罪,臣有失礼仪,求陛下恕罪,恕罪。”
“臣在锦衣卫任指挥同知一职,锦衣卫乃皇帝亲军,只效忠陛下一人。就算给臣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求陛下明察。”李若琏以为崇祯是在考验他,第一时间表明忠心。
“你想抗旨?”崇祯质问道。
“陛下,臣宁愿违抗圣命也不能做出如此不忠之事。”李若琏声音颤抖,语气却斩钉截铁不容反驳。
崇祯微微皱眉,他在脑海中快速思考对策,片刻后说道:“你不刺杀朕,朕怎么杀那帮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不杀那帮伪君子,钱从何来?”
“没有钱怎么拯救大明?”
“其中的厉害,你明白吗?”
见李若琏誓死不从,崇祯开始解释。
“朕让你刺杀只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朕以此为由戒严京师。抓凶手的任务自然而然的会落到你们锦衣卫手上,谁是凶手还不是你说了算?”
崇祯的一番话让李若琏茅塞顿开,他不由得暗暗佩服:计谋原来可以这样用。
“陛下,臣听懂了。但是臣不敢,陛下乃九五之尊,若臣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你不会真想杀了朕吧?”
李若琏急忙磕头:“臣不敢。”
“那就不会失手,你不用真的伤到朕,只需让人看到你行刺的场面就行。”
“臣恕难从命!”李若琏跪在地上还是不同意。
就算不是针对他的圈套,被人发现行刺皇帝可是大罪。
他抗命不遵最多砍头,行刺皇帝诛九族。
崇祯真的生气了,他猛地一拍龙椅,站起来说道:“朕是天子,守国门保社稷,死了又如何?”
“朕不怕死,怕的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奔波流离失所。”
“流贼为什么剿不完?孙传庭说李自成有民心,什么是民心?”
“你说,什么是民心?”
李若琏不说话。
崇祯继续说道:“民心民心,饥饿时给他一口饭就能收获他的心。”
“朕要做的是收获全天下老百姓的民心,但是在此之前,朕得有足够的钱发饷,赈灾,免粮。”
“否则,大明朝将山河破碎。这天大的罪,你担得起吗?”崇祯见李若琏不敢接任务,一顶巨大的帽子扣了过去。
李若琏听罢头皮发麻,跪在地上久久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李若琏抬起头眼睛潮红一片:“陛下,臣领旨。”
呼...
崇祯再次松了口气。
“此事由你亲自去办,不能泄露任何风声。”
“臣,遵旨!”
李若琏施礼后迈着沉重的步伐朝外走去,每走一步心里便沉重一分。
压力太大了。
他也没想到锦衣卫竟然有行刺皇帝的差事,而且是皇帝亲自下达的差事。
看着李若琏远去的背影,崇祯问刚从内阁回来的王承恩:“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皇爷,现在巳时末刻,再过半个时辰才是去戊字库的时间。”
一个小时...来得及。
崇祯吩咐道:“王承恩,太子,永王,定王,周皇后和一众妃嫔去往乾清宫,朕有话说。”
“遵旨!”
朝堂的事暂时解决了,接下来要给大明寻找后路。
崇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守住北京城,现在能做的是给太子铺路,给大明指一条明路。
很快,乾清宫内人头攒动。
三位皇子,妃嫔内眷们你看我,我看你,猜测到将要发生什么。
正月初的时候,皇帝和内阁商量过南迁之事,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再加上崇祯反复无常的性格,没能成行。
今天召集众人,肯定是旧事重提
三位皇子和众妃嫔、公主向崇祯叩头之后分左右而立,大家心中七上八下,等待自己的命运。
所有人都知道留在京师很危险,去往南京才安全。
崇祯看着下面一帮熟悉的陌生人,稳了稳心神,开口道:“都坐下吧,今天只有亲人,没有君臣。”
乾清宫内没几个座位,众人不敢说话也不敢去座,只好依次席地而坐。
崇祯继续说道:“流贼犯境,势不可挡。王承恩总领九门提督,他说北京城大抵是守不住了。”
刚说完,安静的乾清宫顿时乱了起来。
大明有制,后宫不得干政,就是私下里议论都不行。她们虽然早已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北京城难守的消息,但这句话从崇祯帝嘴里说出来还是颇为震撼。
“肃静!”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将其他声音压了下去。
“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世人皆称天子守国门。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朱家人从不畏惧死亡,誓死也要守护华夏。”崇祯声音变得沉重。
“可流贼势大,京师难守!”
“所以朕怕啊!”
“怕天下大乱,黎民受苦!”
“怕建奴南下,百姓遭殃!”
“怕大明近三百年的基业毁在朕的手上!”
“朕不想当一个亡国之君,也不想让你们遭受亡国之苦。”
“权衡利弊,朕认为暂时南迁才是上上策。”
这些皇室成员沉默不语,京师就是家,他们不想离开这一方故土。可是继续待下去,温馨的家会变成冰冷的墓地。
这些坟墓会被流贼推倒,挖出。
本应被厚葬的尸体也会变成荒野上的枯骨。
一念至此,有些人轻声抽泣起来。哭泣好像能传染,眨眼间乾清宫内哭声一片。
崇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内心毫无波澜。
宗室尤其是皇室的人太过软弱无能了。
明末死于天灾人祸的百姓无数,皇室中人仅仅因为离家而哭泣,那些荒野上的坟茔,断桥下的枯骨,又有谁来替他们悲伤?
等众人情绪稳定,崇祯继续说道:“朕决定,太子、定王、永王去往应天府,六宫内眷,内臣百官除少数人随行外,其余人等与朕固守京师,等待勤王之师。”
“到应天府后,太子监国。”
“如果朕身死殉国,你便在应天府继位登基。”
锦衣卫百户王世德躬抱拳拱手:“末将在!”
“你带五百锦衣卫与张容一起将此人拿下,他若逃跑你们不必追赶,即刻回援。”
“遵命。”
“汪学海。”
“在。”东厂太监王学海拨马出列。
“你带二百厂卫将那伙与步兵缠斗的流贼尽数斩杀。”
“遵命。”
张容带着王世德再一次发起冲锋,王学海带着二百人支援步兵,刘文耀则带着一百人打扫战场。
说是打扫战场其实就是补刀。
救治伤员,补刀敌人。
果毅将军张能见明军追来,立刻就跑。
就算明军不追他也会撤退,连日奔波人困马乏,早已是强弩之末。
再战斗下去必将全军覆没。
且此地属于明军势力范围,孤军深入已是大忌,决不能就留。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活捉明太子。
既然明太子朱慈烺不在这里,他们也就没必要继续打下去。
随着张能的离开,战场上的流贼逐渐放弃了抵抗,纷纷扔下武器打算投降。
刘文耀来到一个投降的士兵面前,面无表情的问道:“此次前来你们何人带队?”
“是...是果毅将军张能。”
“哦,砍了!”刘文耀得到答案后一声令下,将所有流贼士兵全部斩首。
他们都是流贼死忠,放了也会想办法回到流贼队伍之中。
尤其是这些人手上沾满了明军的鲜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完俘虏后,刘文耀请点人数。
这一战伤亡惨重。
一千锦衣卫死二百八十四人,伤一百七十六人。
一千厂卫死了三百七十一人,伤八十九人。
伤亡最严重的是天津守军,他们一千人死了七百五十二人,剩下的几乎人人带伤。
看着死伤惨重的守军,天津巡抚冯元飏泪如雨下:“造孽啊,造孽!”
刘文耀在心中默算之后吩咐道:“锦衣卫东厂与我一起护送太子车驾前往直沽,天津守军伤亡惨重,返回驻地修整。”
“你们当中官职最高的是谁?”
一个浑身是血的人站起来看了看,开口说道:“末将任把总一职。”
刘文耀点点头,说道:“我给你留下两车银子,虽然不多却也能兑现我的承诺。你们即刻启程回到驻地,休养生息。回去后将人名册递给骆养性(锦衣卫前指挥使,现任天津总督一职),到了南京我向陛下请旨,论功请赏,并将战死将士的名字刻在忠烈祠内。”
浑身是血的把总眼睛瞬间湿润,他单膝下跪:“末将遵命。”
“启程!”
刘文耀带着一千多锦衣卫收拢队伍,重新启程。
在流贼的追杀之下,南迁队伍损失不轻。
朝臣、勋贵皆有伤亡,路上啼哭之声不绝于耳。
有几个勋贵看到刘文耀后破口大骂:“刘文耀,你不得好死!流贼追来时你不在后面阻挡,反而将我等抛在最后吸引流贼,到了南京饶不了你!”
刘文耀面带歉意:“宣城伯莫要生气,幸亏你们的金银挡路,否则流贼不会乱阵型,我们也无法取胜,到了之后我给诸位给论功请赏!”
“放屁!放你娘的屁!”宣城伯卫时春大怒,“流贼还未追来时你就带着锦衣卫、厂卫跑没影了,哪来的侥幸取胜?分明是他们杀够了!”
“还有,太子呢?你奉命保护太子安全,我可是亲眼看到你抛下太子的鹤驭逃跑的。”
提到太子,一行人终于找到攻击刘文耀的理由了。
此行的目的是护送太子,如果太子出了意外,他们完全有理由将刘文耀革职查办。
嘶...
崇祯的祖父是谁?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财迷的皇帝,没有之一。
若是说其他皇帝,这帮大臣们肯定不信。这事放到万历身上,没有几个不信的。
毕竟民间早就把万历皇帝在皇宫里藏钱的事传的神乎其神。
魏藻德第一个反应过来,虽然他们对怪力乱神的说法很是敬畏,但没有做实的事不能当真。
“陛下,不知银子藏在何处?”
崇祯扫了他一眼,转身对王承恩说道:“王承恩,养心殿后面有一处地窑,银子就埋在里面。你马上安排人去挖,掘地三尺也要找到。”
“遵...遵旨!”王承恩非常激动,此时的他早已忘记了皇宫礼节,一路小跑的冲了出去。
随着王承恩离开,皇极殿内陷入到短暂的安静之中。
所有人都在等。
崇祯坐在龙椅之上,内心淡定。
万历藏得这二百万两银子,史书上有记载,只是崇祯不知道而已。
他为什么不知道?
这在历史上是个谜题,解不开。
养心殿距离皇极殿不到五百米,王承恩把附近所有的太监,甚至锦衣卫都招呼过去刨地。
不多时,王承恩捧着一锭银子笑着跑了回来:“皇爷,按照您的吩咐果然在养心殿后面的地窖里挖出了银子,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量,但粗略估算至少百万两以上!”
哗...
朝堂一片惊呼之声。
这不仅仅是银子的事,还涉及到鬼神之说。
古人都是迷信的,对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王承恩立刻跪倒在地,先是对着天空虔诚的伸出双手,随后重重的磕头并说道:“天佑大明,吾皇圣明!”
在他的带动下,一众朝臣纷纷下跪。
“天佑大明,吾皇圣明!”
不等众朝臣起身,崇祯指着王正治的鼻子说道“王正治,你还有什么狡辩的?”
王正治已经懵了,这些银子如同一把尖刀扎进他的心脏,让他失去了抵抗的力气。
他跪在地上求饶:“臣有罪,...臣自愿捐出全部家产,求陛下饶了臣一家人。”
“什么罪?”
“臣有贪墨之罪!”
崇祯冷笑,“朕给过你机会!”
“请万岁息怒!。”
“陛下!王侍郎一时糊涂,请陛下饶了他。”
“陛下息怒,王侍郎不该贪恋钱财,更不该欺骗陛下。请陛下看在为朝廷效力多年的份上饶了他吧。”
见崇祯要对王正治下手,魏藻德,张缙彦,朱纯臣纷纷下跪求情。他们十分清楚如果王正治被治罪,后面倒霉的就是他们。
在他们的带动下,半个朝堂的大臣都跪下了。
随着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崇祯心中的愤怒也越来越难以平息。
这些书生口口声声为了大明,干的事却一心为己。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过,破坏国家的五大蛀虫里,学者排第一。
学者中以儒生为最。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吗?
不!
是双标!
他们嘴里喊着这些口号,干的事却截然相反。
因为最终解释权在他们手中。
以袁崇焕为例,他不但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甚至在崇祯二年解了京师之围。
这份天大的功劳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封侯。
结果呢?在朝堂上受到弹劾,最终被凌迟处死。
儒家口中的仁呢?义呢?
怎么不见他们为袁崇焕求情和稀泥?
这件事发生后,君臣之间,尤其是皇帝和武将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不稳固。
就算袁崇焕该死,也不该那个时候死。
朝臣们都知道这个理,但就是不说,生怕自己受到牵连。
杀了他看似维护了皇权,实际绞杀的是武将们的忠心。
国家税收靠农民,征战沙场靠士兵。
然而。
朝堂上没有,也不欢迎农民和士兵。
于是农民想尽办法不再种地,士兵也不愿从军征战。
国力开始衰退。
明朝能灭亡,一半责任是封建王朝的客观规律在作祟。另一半责任由崇祯和这些儒生五五开!
而且。
崇祯十分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真心认错,只是为了苟活。
想清楚这些,崇祯怒道:“王之心!”
“臣...臣在。”
王之心正站在旁边看热闹,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他谨慎地用眼角余光看向崇祯,见对方的怒意不在自己身上才松了口气。
“去,陪着吴指挥使一起去。把朕刚才念过名字的官员都查一遍,凡与所说不符者,不用请旨,直接抄家拿人。你们互相监督,务必核实清楚,抄没的家产交于户部。如有袒护错漏,就地正法!”
“是...是!”王之心哆哆嗦嗦的磕了个头,跟在吴梦明的身后飞速逃离皇极殿。
他有种预感。
当年扫除魏忠贤的那个崇祯又回来了。
不,比之前还要狠。那次只针对魏忠贤的阉党,这次皇上针对的是所有人!
他庆幸自己捐钱的同时又有些害怕,因为他的家产还有很多。
随着吴梦明和王之心的背影消失,崇祯终于松了口气。
关键时刻还得靠锦衣卫和东厂。
明朝皇权并不是一家独大,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辖制。
以军队为例。
京师除了勇卫营,崇祯能独自调动的军事力量只有锦衣卫和东厂。
其他的军队调动需要几个关键手续。
首先皇帝需和内阁商议完毕,内阁拟出圣旨,内阁和司礼监分别盖章签字。
然后内府御马太监拿着圣旨信物去往兵部调兵。
兵部确认无误后按照旨意配齐人员和物资,随后移交五军都督府。
某位都督确认无误后领兵作战。
中间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其他部门都不会理睬。这也是太监即便权势滔天,也无法造反的重要原因。
他们的权利再大,也大不过皇权。
皇帝都做不到的事,太监更做不到。
看着吴梦明和王之心远去的身影,王正治绝望了。
他想不明白崇祯为什么突然变了性格。之前是优柔寡断,现在是快刀斩乱麻。
他茫然的看着内阁首辅,把希望放到了他身上。
崇祯说的很清楚,被点名的官员都会查。
这些人的身份一个比一个尊贵。
有内阁首辅魏藻德;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缙彦;工部尚书范景文。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不用你操心,老子有办法。”
“李二狗?”
“末将在!”一个高大健硕,双肩极宽的汉子催动战马向前快走两步。
“你带二十几个兄弟,拿上盾牌围在老子身边,老子走到哪你们就跟到哪。跟的时候机灵点,如果看到有人张弓搭箭,或者用鸟铳火铳朝老子瞄,别管老子在干什么,直接用盾牌护上来,听到没有?”
“末将领命!”李二狗指挥手下收敛盾牌。骑兵盾牌相对小巧,他们每人给自己准备两个。
准备完这些后,刘泽清心里的安全感顿时爆棚。
坠马受伤能骗崇祯一时,但也仅仅能骗一时。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借口,麾下一万五千兵马,主将受伤就不能作战了?
为什么不派副将进京勤王?
朝廷缺的是兵不是将。
惹恼了崇祯和朝廷,肯定没有好下场。
现在朝廷给他下旨,让他去铁门关护送太子南下,同时发放饷银。名义上是好事,实际上有可能是陷阱。
他必须深思细虑,将所有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全都考虑进去。
天时地利,月光星象,甚至出发之前罕见的进行了沐浴更衣。
将所有事情都吩咐好之后,刘泽清重新回到马车内,躺在里面闭目养神。
不多时,队伍来到铁门关外。
刘泽清的马车在距离城门百余步的地方停下。
看着漫山遍野的骑兵,刘泽清冷冷一笑,吩咐道:“张远,去叫门。”
张远催动战马来到城门前:“在下张远,奉命传话!山东总兵刘泽清和五千骑兵就在身后,其余大军已在城南五里处扎营。刘总兵奉旨护送太子去往南京,请太子军中议事!”
黄蜚皱眉看向刘文耀,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压低声音问道:“刘都督,刘泽清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是请吗?分明是命令!如果太子不去,难道他还想造反不成?”
刘文耀借着月光往下看去,五千骑兵遍布山野。在火把的映照下可以看出,所有人都很严肃,似是如临大敌。
“刘泽清缺钱,既然圣旨上说太子带着军饷,他就不会放过这些钱。在他眼里,太子可以不要,钱不能不要。”
“如果不给钱,他会造反?”黄蜚有些不信的问。
“他不会造反,但是会攻城!”
说罢他上前一步扶着城墙的垛口说道:“本官乃左都督刘文耀,奉旨护送太子去往南京。既然刘总兵不便进城,那就让他来城门前议事。”
左都督刘文耀...正一品官职,属于明代武官最高的衔级。
刘泽清是总兵,正二品。
张远任守备一职,正五品,给刘文耀提鞋都不配。
这事他做不了主,拨马来到刘泽清马车旁,把话原封不动的传了回来。
刘泽清眯着眼睛想了想。
他此行第一目的是太子手里的钱,第二目的才是太子。能挟持太子最好,挟持不了就拿钱走人。
既然刘文耀妥协了,他也没必要坚持。
吩咐一声:“走,去会一会刘文耀。记住,尽量将马车往城门下赶。火炮和火铳太重,平射容易,向下射极难操作。只要躲在城门前,他们就没办法偷袭。”
“手铳威力小,咱们的盾牌能抗住。”
再次嘱咐之后,刘泽清的马车很快来到铁门关前,在距离城门三十步的地方停下。
他躬身蹲在马车里朝外喊:“属下刘泽清参见刘都督!不知太子在哪里?属下想拜上一拜。”
刘文耀轻轻啐了一口,刘泽清声音浑厚,声调高昂,丝毫没有受伤的样子。
史书记载最早的手投弹药来自宋朝咸平三年,中国历史上火枪的发明者唐福
向宋真宗贡献了初版手雷。
焦勖第二个回过神儿来,他拱手道:“陛下,臣心中已有手雷的雏形,就是不知与陛下心中所想是否一致。”
汤若望最后一个反应过来,他操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说道:“大明皇帝陛下,臣好像知道什么是手雷了。”
崇祯愣了下,他被汤若望的口音震惊了。
六个字形容:那叫一个地道,只听声音还以为对方是个老北京。
北京话并非形成于满清,源头可以追溯到元朝甚至辽金时期。靖康之变后女人真说汉语并和燕云地区汉人语言融合,可以算是现代北京话的源头。
汤若望继续说:“手雷如果制作得当是可以用在战场上的。”
“详细说说。”
汤若望没说话,看向工部尚书范景文。
不能抢领导风头,这点人情世故他还是懂得。
“臣心中有个想法,不知与陛下口中的手雷是否一致。”工部尚书范景文低着头说道。
“此物制作过程不难。”
“对,比爆竹略微麻烦一些。”崇祯补充道,“现在能做吗?”
“臣可以让他们试一试。”
“快去试,朕在这儿等。”
得到崇祯的允许后,范景文带着焦勖和汤若望急匆匆离开,走向军器局旁边的院子。
工部不缺火药,更不缺工匠和材料。
不到两刻钟的时间,范景文带着焦勖和汤若望走了回来。
范景文走在最前面,他左右手分别托着一个小号爆竹,高约二十厘米,直径目测也有二十厘米。
汤若望走在第二位,他左手托着一个小号爆竹,右胳膊夹着一个中号爆竹,高度和直径都比小号爆竹粗了十公分左右。
焦勖走在最后面,他双手抱着一个超大号的爆竹。高约六十厘米,直径差不多有五十厘米。爆竹十分沉重,以焦勖的力量抱着也有些吃力。
锦衣卫见状顿时大惊,纷纷抽出腰刀拿出弓弩,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为首的锦衣卫千户正要上前拦截被崇祯挥手制止,“不用检查,让他们过来。”
“陛...陛下,臣怕他们三人有不轨之举。”
“没事,你们暂且退去,朕要和他们商议秘事。”
“遵,遵旨!”锦衣卫千户不放心的一步三回头,用眼神警告范景文不要做出僭越之举。
如果崇祯出现意外,他们这些人的三族都会成为殉葬品。
范景文率先把手雷放到旁边的石桌上,另外两人照做后依次摆开。
范景文指着最大的爆竹说道:“陛下,这是臣做的小号手雷,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硬纸,铁珠,硬纸。重四斤八两(明代一斤约596克),捻信长五寸,点燃五息后爆炸。”
崇祯尝拿在手里掂了掂,分量不轻,普通人扔出十几米远已是极限了。
平原野战肯定不能用,稍有不慎就会做出杀敌一千自损九百的举动。
对守城来说足够了。
居高临下,扔下去就能伤人。
不过...刚从鼠疫中缓过来的老百姓有力气吗?
他指着手雷问道:“范尚书,京师新招募的兵士扔的动吗?”
范景文怔了下,想起了兵部募兵的要求:能拿起砖头者皆可招募。
怪不得兵部要求如此低,原来陛下早就想到了用手雷御敌。
一块砖头(土坯)重约十六七斤,能拿起砖头的人肯定能拿起手雷。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